小儿发高烧怎么办?分享退烧中草药的使用经验

如题所述

导读: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孩子发高烧的事情。特别是现阶段做父母的人,孩子都宝贝得不行,高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孩子难受不说,还担心烧坏了孩子。大半夜直接往医院里面跑,关于小儿发烧,发热,病因不一:有阴虚内热,阳盛外热,病久骨蒸,病暴液耗,伤津伤食,伤风伤寒,疳疾等等。五脏受病,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既有轻重,又有主次之分。又会有互相影响和联系。应当分经辩证,对症用草药,按照正确方法实施治。

在中医上大家都是发高烧的时候用石膏煮水喝能快速降温。但是这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症状。咱们先说说各种发热的症状

一:五脏发热

1,小儿发热之肝热:症状为便难经急,多怒多惊,四肢困倦,中午发热明显。针对这种症状重点使用,柴胡汤,退热明显。草药组成为:柴胡、人参、当归、白芍、黄芩,大黄,甘草。以这几种草药煮成汤汁后饮用。,

2,心热:心烦心痛,掌中热,呕吐,或者壮热口渴,一般中午高烧加重。这种症状用导赤散效果更好一些:草药组成为 生地,木桶,甘草,淡竹叶这几种草药。或者用泻心汤,黄连末泡水喝都能够退热。

3,脾热:热在肌肉,夜间加重,这种情况用泻黄散很不错的:藿香,石膏,甘草,防风。这四种草药煮后服下去。

4,肺热:一般是咳嗽气粗,手掐眉目鼻面,到了下午发热加重,用甘桔汤效果好些:甘草+桔梗。或者是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如果发热重的话,用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人参,银柴胡,法半夏,茯苓,生姜。如果高烧伴随有惊厥的话,再加上虫蜕,黄芩,天麻。

5,肾热:这种一般是四肢发热,尤其是两足为甚,骨酥像有虫爬的感觉,不能起床,两足不盖被子。夜间最重,针对这种用六味地黄丸:熟地,枣皮,茯苓,丹皮,山药,泽泻。

小儿的一切热证,都可以通用六一散或者小儿清心丸。六一散:滑石+甘草(也就是滑石用6份,甘草用1份,名为六一散)。清心丸:人参,柴胡,朱砂,防风,竹沥。

二:小儿高烧要分清楚表里虚实

热不饮水者,热在外;热饮水者,热在内;发热怕风寒为虚热;发热不怕风寒为实热。虚热者,为病后发热,不定时,一天三四次,此为客热趁虚而发,必有气血不和,身体虚弱,这种情况要调和气血补充气虚,其热自退。一般用七味白术散下去都能退热。

七味白术散:白术,茯苓,人参,甘草,木香,藿香,葛根。

实热:症状为仰体而卧,睡不露晴,面红气粗,口热烦躁而渴,大小便难解,心烦哭闹,手足指冷。这种用清凉汤下去效果明显。

清凉汤组成为:柴胡,白芍,全归,甘草,大黄,薄荷。小便难解者增加灯芯,木桶两味药材。

虚热退后,不应该突然补充,不然则会再发其热。热分为高烧和低烧。高烧不止,气血雍实,五脏热蒸于内,卧眠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表里都烧,烦躁粗喘,甚至发生惊厥。首先考虑用赤道散加黄芩。或者用金莲散:方子里面为柴胡,栀子,防风,甘草,连翘。低烧:一般症状是大便臭而黄,腹内有伏热,用清凉汤很好用的。如果是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小便赤涩,这种就用小柴胡汤加上黄连。或者用七宝汤也是很好的选择。方子组成为:紫苏,香附,甘草,陈皮,白芷,川芎,桔梗。假如有口唇深红,喝水不止,就用竹叶石膏汤。方组为竹叶,石膏,人参,麦冬,法半夏,甘草,生姜,粳米。

表去热后,又发烧这是虚热,用六神散下去就好了。也就是四君子汤加上山药,扁豆。

寒热来往交替,用小柴胡汤,或者柴烧六君汤:六君汤加上柴胡,白芍,粉葛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