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回概括

如题所述

1、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2、第二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3、第三回: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4、第四回: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
5、第五回: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6、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7、第七回: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18
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2、第二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3、第三回: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4、第四回: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
5、第五回: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6、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7、第七回: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回答于 2022-10-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