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题,帮帮忙

组词并填空。
1、用“发”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讨论的时候,每个少先队员都( )了意见,决心把这次活动搞好。
(2)有关科学家最近( )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3)党中央向全国人民( )了“向四化现代化”进军的命令。
2、用“静”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夜晚的山村显得那么( )。
(2)风停了,水面恢复了( )。
(3)我在( )的林间小路上走着,呼吸着新鲜空气。

按要求改写句式。
1、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得不承认你有善良的品质。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病句。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和棉帽。
2、人类征服月球的理想最终会成功吗?
3、张宏和李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经常帮他复习功课。

阅读短文。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专 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需 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泛读就大略的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泛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并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个读物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给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打“√”
2、给短文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词语:
浩如烟海:_______________ 梗概:_________________
浏览:_______________ 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具有过渡作用的小节是第______节和第________节
6、按用“‖”划分好的段落概括出段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词并填空。
1、用“发”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讨论的时候,每个少先队员都(发表)了意见,决心把这次活动搞好。
(2)有关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3)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四化现代化”进军的命令。
2、用“静”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夜晚的山村显得那么(安静)。
(2)风停了,水面恢复了(平静)。
(3)我在(幽静)的林间小路上走着,呼吸着新鲜空气。

按要求改写句式。
1、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改成转述句: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对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我到他家做客。
2、我不得不承认你有善良的品质。
改成反问句:
难道我能不承认你有善良的品质吗?

修改病句。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和棉帽。
改为: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戴上了棉帽。
2、人类征服月球的理想最终会成功吗?
改为:人类征服月球的理想最终会实现吗?
3、张宏和李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经常帮他复习功课。
改为:张宏是李小明的好朋友,他经常帮李小明复习功课。

阅读短文。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专 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需 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泛读就大略的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泛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并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个读物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给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打“√”
2、给短文定个题目。
《阅读》
3、理解词语: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梗概: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泛指缩写。
浏览:大略地看.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也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5、文中具有过渡作用的小节是第(2)节和第(3)节
6、按用“‖”划分好的段落概括出段意。
(1)什么是精读。
(2)泛读的作用和怎样泛读。
(3)如何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都是我自己做的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3`26/37小于62/73小于73/84
第2个回答  2019-10-04
1`十五分子八
第3个回答  2008-01-19
、用“发”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讨论的时候,每个少先队员都(发表 )了意见,决心把这次活动搞好。
(2)有关科学家最近(发现 )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3)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布 )了“向四化现代化”进军的命令。
2、用“静”组成词填入下面句子,使合适。
(1)夜晚的山村显得那么(幽静 )。
(2)风停了,水面恢复了(平静 )。
(3)我在(安静 )的林间小路上走着,呼吸着新鲜空气。

按要求改写句式。
1、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改成转述句: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告诉我叶圣陶先生要请我到他家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得不承认你有善良的品质。
改成反问句:

我不不承认你有善良的品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病句。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戴上了棉帽。
2、人类征服月球的理想最终会实现吗?
3、张宏和李小明是一对好朋友,张宏经常帮李小明复习功课。

阅读短文。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专 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需 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泛读就大略的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泛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并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个读物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给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打“√” 钻 需
2、给短文定个题目。___读书的好处___
3、理解词语:
浩如烟海:__形容很大__ 梗概:__大概,重点___
浏览:__快速的阅读__ 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具有过渡作用的小节是第__3__节和第__4__节
6、按用“‖”划分好的段落概括出段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