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的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生日是正月初一。弥勒佛是未来佛,他不是出家人。所以无出家日。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

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扩展资料:

佛像来历

弥勒菩萨摩诃萨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个。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此为标准佛—相。

第三个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弥勒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生日是正月初一。弥勒佛是未来佛,他不是出家人。所以无出家日。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

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扩展资料:

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

据说弥勒菩萨出身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萨道,现住兜率天兜率内院修行、说法。

根据《杂阿含经》,兜率天的天人寿命是四千岁,相当于人间5.76亿年,这是以万万为亿,如果以千万为亿则有如五十六亿年这样的记载,等时机成熟后,菩萨将会继承 释尊 而降生南瞻部洲人世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

并将于龙华菩提树下举行三次传法盛会(又称龙华三会),分别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亿众生,令他们开法眼智,证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弥勒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9
农历十一月十七(其实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因为永明延寿大师被公认为是阿弥陀佛再来,因此以此作为阿弥陀佛的生日。)
  ◎ 平时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
  ◎ 如来生日可以祈福、在家上香或去寺院上香。平常可多念如来名号及真言。
  ◎ 需要提醒的是,在佛教节日中,除释迦牟尼佛的出生、成道、涅盘为历史事实外,其余的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其圣诞皆乃是公认为菩萨应身住世,或祖师大德所定,并非出自佛经,佛弟子当了解,此即是表法,方便接引众生,以入佛正见。
第3个回答  2015-10-12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 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喜佛弥勒佛-布袋和尚国画一组(王山甲画) (9张)

表法形象来源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弘佛法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
露天弥勒大佛
上,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在其它州有人见和尚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
之所以示时人,时人不识,因为他“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清·王廷诤题福山涌泉寺联)有人曾赞其像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赞语反映出作者及大众的心声。
五代后梁时期,奉化人布袋和尚曾屡上雪窦弘法,他圆寂后被世人奉信为弥勒转世。是故,雪窦寺被信众广泛尊崇为弥勒道场,渐有佛教第五大名山之盛誉。
第4个回答  2012-07-12
阿瓦塔美赫巴巴(于1894年2月25日生于印度普纳)
1913年,在德干学院读书的默文与灵性大师——穆斯林老妪赫兹拉·巴巴简相遇。巴巴简在他额头上的一吻,一刹那间把他提升到上帝状态。他失去对造物界的意识,仅仅觉知到与道合一的无限喜悦。九个月之后,默文的意识焦点又逐渐回到周围环境上。他受巴巴简的暗示和内心的驱使去拜访舍地的赛巴巴大师。赛巴巴又指引他去见萨考利的印度教大师乌帕斯尼·马哈拉吉。乌帕斯尼用七年的时间,帮助默文从神的超越状态慢慢下降到造物界,达到上帝意识与二元意识的完美结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