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那虞美人的真名叫什么?【不是花,也不是演员,问的是历史上的】

如题所述

  1 李煜与赵匡胤是五代乱世中,文学、武艺不同领域各擅胜场的两位帝王。两人出身环境及人生态度皆异,造就两人日后迥别的命运。后汉隐帝干佑元年,赵匡胤一把火烧掉昏皇的观花楼,而后怀着雄心万丈,四处谋求出路。他于滁州巧遇寻找‘霓裳羽衣曲’的周娥皇,两人一见互生情意。娥皇慧眼识英雄,要其往南唐一展长才,并留绣帕作定情信物。当李煜以皇子之身,备办108样聘礼往宰相府订亲之时,正是赵匡胤千里迢迢,手执绣帕至相府会佳人之日。李煜的才情让赵匡胤佩服,他自惭形秽,梦碎南唐,转向北方,投后汉郭威麾下。赵匡胤一路大展身手,屡立战功,助柴荣称帝,逼南唐中主去帝号。公元959年柴荣薨,幼帝即位。翌年初,赵匡胤率军陈桥,被兄弟赵匡义及部属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宋。中主迁都,国政交予李煜,赵匡胤下诏李煜夫妇汴京面圣,泄露娥皇与他的因缘。李煜如梦初醒,为南唐国祚,以生病为由,拒绝北上。此举惹恼赵匡胤,却让他思及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继而实行“杯酒释兵权”、“拢络人心”…等措施。李煜无力沉重国事,躲以诗词及后宫歌舞寻慰藉。娥皇之妹家敏进宫探亲,家敏率真获李煜共鸣,一首“手提金缕鞋”的偷情词传开。词传北宋,赵匡胤震惊,带两亲信化成商人南下,欲带娥皇走,娥皇泪阻,以南唐国后之名要求大宋皇帝勿掀战火。公元974年,赵匡胤为统一中国出兵江南,行前交待‘不得枉杀百姓,尤须保李煜全家。’。圣旨为尊,宋军只围不攻,直至金陵粮尽,李煜开城降。李煜被俘至汴京,风采不复,‘春意阑珊,独自莫凭栏……’李煜亡国之痛化成一首首旷古绝今的词作。赵匡胤抬眼看向天际,为自己创造出一伟大词人得意……
  她就是周娥皇!!2 虞美人只是一个词牌名
  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 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 (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 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 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 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 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 〔水调歌头〕、 〔念奴娇〕、 〔菩萨蛮〕、 〔如梦令〕、 〔蝶恋花〕、 〔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 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所以按上面的说法,虞美人应该是曲名后用作词牌名的,宋代的“虞美人”跟楚汉之争的“虞姬美人”相去久远,应该挂不上钩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2
虞美人只是一词牌名,不是特指某个美人!
第2个回答  2012-07-12
周嘉敏
第3个回答  2012-07-12
周娥皇
第4个回答  2012-07-12
虞美人是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第5个回答  2012-07-12
历史上的恐怕不是指一个人,虞美人词并不是写某一人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 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