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存方式与人的生存方式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人和动物的生存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的比较:
1. 环境适应: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它们的本能不再适合于不断变化的环境,那么它们可能会灭绝。相比之下,人类在适应环境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智慧。当环境变化时,我们不只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我们还通过科技、文化和智慧来改变环境以适应我们的生存需求。
2. 社交性:人类是高度社交的,我们通过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情感交流来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动物也有一定的社交性,但通常只限于某种特定的群体。
3. 学习能力:动物也有学习能力,特别是那些比较聪明的动物,如大猩猩、海豚和鸟类。但是,人类的学习能力显然更为突出。我们不仅能学习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学习理解抽象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历史文化等更深层次的知识。
4. 自我意识:人类具有自我意识,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而大多数动物不具备这种能力。
5. 创造力:人类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物品和环境,而动物通常只能根据本能进行有限的创造。
综上所述,人的生存方式以理性、自我意识、社交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为特点,与动物的生存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9
首先,人是动物的一种。
抛开这个不谈,谈谈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生存方式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但人用自己的能力对自然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造,以满足种族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这一点,是其它动物不可企及的。当然,其它动物对自然进行改造的也有,如蚂蚁筑巢、河狸筑坝等,但程度上远远不及人类。
第2个回答  2012-06-30
动物是有啥吃啥!人是有钱想吃啥吃啥。
第3个回答  2012-06-29
动物的生存方式:
K式生存方式:以种群数量、高成活率为优势存活
S式:由于自然资源(食物、生存空间等)有限,种群数量增到一个峰值后会发生自然选择和强烈的生存斗争,最后趋于稳定。这时种群数量是一个先增后减得过程,也就是S式。
J式:一个物种刚到另一个新地区的时候由于没有天敌,自然资源充足,种群数量会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不过一般超过了环境的负荷量J式后就呈S式了
人的生存方式:
生存方式指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生命生存样式和活动,在逻辑上,生存方式属于存在方式的特殊状态。因此,自我意识是人的实践本性的最基本的方面,在动物界,它们自身与自然是同一的,因此只能适应环境。而在人类,早在人类形成的最初阶段,人类的祖先不仅认识到用石头可以打到动物做食物,而且还知道了在砸开硬果时,石块大些、果壳硬些,用力就大些。也就是说人不仅知道自然界事物的性质,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改变环境。因此人类不仅可以适应环境,更可以改造环境,这样就把自身与自然界区分开来了。而这就是人所特有的自我意识。
就存在论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存方式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外化,也就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化和对象化,体现为生存方式的对象性特征;就生成论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存方式实际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面向自然界的实践,面向社会界的实践以及面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实践,主要体现出人的生存方式的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意向性的生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