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病因病机

如题所述

脾胃在人体中焦具有重要作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同负责食物的接纳和消化。正常情况下,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胃气流畅。然而,若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外邪侵入、饮食不当、痰湿积累或情志不调,以及脾胃自身功能减弱,都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胃气郁滞,形成痞满现象。


首先,外邪未能有效治疗,反被攻下,使得脾胃受损,外邪趁虚侵入胃腑,阻滞中焦气机,导致胃气滞塞,形成痞满,正如《伤寒论》所述:“脉浮紧而下之,紧邪反入里,即成痞,按之软而气滞。”


其次,饮食不节,如过食油腻、生冷或过热食物,都可能损伤脾胃,使食物难以消化,停滞胃脘,同样引发胃气不畅,形成痞满,《类证治裁·痞满》中有言:“寒凉饮食伤胃导致的痞满,需温中化滞。”


痰湿阻滞亦是重要因素,脾胃功能减弱,水湿不能正常排泄,转化为痰浊,阻塞胃脘,造成升降失常,形成痞满,《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记载:“脾湿过盛,导致腹满且食物消化不良。”


情志因素如过度思考、愤怒、悲伤或恐惧,会影响气机运行,使胃气逆乱,最终形成痞满,其中肝郁气滞尤为常见,如《景岳全书·痞满》所言:“怒气过度,肝气未平可致痞满。”


最后,脾胃本身虚弱,中气不足,饮食不规律,久病伤及脾胃,都会使纳运失常,升降失调,形成胃痞。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述:“体质虚弱或过度食用寒凉食物的人,胃中寒气会导致胀满。”


总的来看,胃痞的病机既有实邪内阻(如外邪、饮食停滞、痰湿、肝郁)与脾胃虚弱(虚实互见)两方面。实邪的内阻往往与脾胃功能减弱、升降失常有关;反之,脾胃功能不振则易招致实邪侵扰。此外,各种病邪和病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复杂而多样的病理状态,共同体现了胃痞的基本病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郁滞。


扩展资料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 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