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这首诗的意思(曹操)

如题所述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诗句能给人以雄健灏瀚的艺术感受,海日、天风、海流、天光,形成了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艺术境界。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是古代抒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曹操的《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秋风萧瑟之中,来到辽阔的沧海边,居高临下,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勾勒,寥寥几笔,勾勒出沧海大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在这四句诗中,前两句写大海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后两句写大海和秋风相互激荡的气势。从字面上看,这四句并无联系,但仔细玩味,便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妙必在字外”。“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二句,若分开来看,写草木是静态的,无大特殊之处;但把它们放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动态的大背景下来写,就使读者感到山岛的生机与大海的壮阔融为一体,显得宏阔高远,伟岸挺拔。“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相呼应,都写出了大海的辽阔雄浑的气势,但前句是以动衬静,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和力量,后句则是静中见动,表现大海的壮阔浩淼和奔腾不息。这四句诗,既写出了大海的雄浑壮阔,又写出了大海的深邃浩淼。在雄浑壮阔中,又显露出大海的精致美丽。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首优美的古代抒情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