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的年代使用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应该没有毫无意义的虚字,可《论语》里为何有很多虚字?

如题所述

虚字起到衔接或规整的作用,同时更能表现字句的情感状态。让文章易于诵读,情感丰富。

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把“夫”字去掉,
就成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完全感觉不出孔子说这话的时候,那种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变成了一句陈述性的说明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9
刚好交替的时代
第2个回答  2012-06-29
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使用的文字既非甲骨文也非金文而是大篆(籀文)
第3个回答  2012-06-29
古文翻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死去的那个人好像我丈夫,白天晚上看着都像
第4个回答  2012-06-29
甲骨文是夏商时期的文字,到了西周只有占卜才会用到甲骨文了。金文是西周初期的事情了。后来“王室之器不争”,金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周宣王年代就有了竹简。孔子时代通行的是大篆,也就是籀文。
第5个回答  2012-06-29
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