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侯主父列传作品原文

如题所述

丞相公孙弘,原为齐国薛县的狱吏,因犯罪被免官,家境贫寒,曾在海边牧豕。四十多岁时,他开始研读《春秋》和各种学术理论。尽管他曾被征召为博士,但初次出使匈奴时未得皇帝满意,被免官归家。元光五年,公孙弘再次被推选为文学人才,但被他推辞,后因国人坚持,他被任命为太常。在对策考试中,他排名靠后,但天子看重他的对策,提拔他为第一名,授予博士职位。

他主张国家应关注百姓的福祉,提倡节俭,自己生活简单,只穿布被,不重肉食。在西南夷和沧海郡的治理中,他反对无谓的开疆拓土,认为耗费国力。尽管他外表宽厚,内心却深藏忌恨,曾因私人恩怨影响他人。公孙弘在朝廷中善于顺从皇帝,但也时常为国家长远考虑,多次劝谏,反对过度扩张。在淮南、衡山谋反时,他担忧自己的无功而封,认为宰相应以辅佐君王和国家稳定为己任,因此上书请求辞官。

他的生活简朴,甚至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亲友。然而,对于主父偃等人的攻击,他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节俭和忠诚。尽管晚年遭遇挫折,如子嗣失爵,但他的一生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和政治智慧,被太史公司马迁称赞为顺应时代而得势的典型。班固则认为,公孙弘的成功源于他个人的才华和正确的时间选择,以及汉朝对人才的广泛接纳。他的故事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儒雅、俭朴和忠诚的典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