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地域文化的基础,和春秋战国时期有关?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文化交融共同塑造了后来的地域文化特点。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几个主要影响:
一、秦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秦晋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和关中一带。关中原本是宗周文化的发源地,但由于戎狄的入侵而遭到破坏。秦人本是东夷人,迁居关中后又长期和戎狄杂居,并未形成周人那样严格的宗法体制。晋国是因为内部长期发生了公族的内斗,最终导致“晋无公族”。两国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宗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改革,如废除封邑制度,推行郡县制度;废除公社土地制度,推行土地私有制;颁布成文法等,都在秦晋地区首先出现。这些改革进一步瓦解了宗法贵族势力,力图改革的法家思想也在此兴起。
二、山东文化的兼容并蓄
黄淮一带,是古代东夷民族生活的地区,也是殷商势力最深厚的地区。周公东征后,为了进一步控制殷商故地,建立了洛阳东都,并在殷商故土上建立了燕、鲁、齐、卫等国。这些国家将宗周文化带到东夷、殷商地区,使得两大文化产生交融,形成了山东文化(崤山以东的文化)。山东地区的文化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民族分布所决定的。这里是周人、殷商、东夷三大民族的杂居地,三大文化也在此交融。不同地区文化交融程度不同,如郑卫两国保留大量的殷商色彩,而淮北一带则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三、楚越文化的浪漫主义特征
楚、吴、越三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土地还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在中原文化传入之前,楚越之地主要以苗蛮文化和百越文化为主。春秋时期,楚、吴、越三国开始大规模吸收中原华夏文化。楚国不断扩张,吞并了大量的姬姓诸侯,使得境内的华夏族群增加。战国时期,楚越之地的文化特征已经和中原各国趋同,但依然保持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生活在楚越的人们虽然不太富裕,但免受饥寒之苦。人们流连于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沉醉于歌舞飘渺的生活,不免会产生浪漫主义情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