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如题所述

1909年,韦伯在其著作《工业区位论》中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主要基于几个基本假设:原材料产地固定,消费地明确且规模确定,劳动力供应充足且工资率固定。他认为,工业区位首先由运输成本决定,即企业倾向于选择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这被称为运输区位或运输指向的区位。运输成本受运输距离和原料重量影响,原料分类为广布原料、地方原料、纯原料和失重原料,原料分布状况影响原料运输量。韦伯引入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的概念,前者衡量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移动的原料重量,后者表示总重量。根据这些分析,他分析了单一原料和多原料生产情况下的运输成本最低点,认为原料指数在单一原料情况下决定区位,而多原料则需通过“范力农构架”方法确定。


除了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地理差异也影响工业区位。工业区位的变化取决于新地点劳动力成本节省是否大于运输成本增加。韦伯通过等运费线和临界等运费线来分析,引入了劳动系数来衡量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吸引力。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区位重决定了工业迁移到低成本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如人口密度和运输条件也会影响工业聚集,如低人口密度地区工资成本影响较小,而运输条件发达的地区迁移成本更低,有利于聚集。


韦伯区分了低级聚集(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的聚集)和高级聚集(企业空间集中、分工协作等导致的成本节约)。同时,他认为分散因素与聚集相反,聚集可能导致地租上升,分散则会降低聚集的吸引力。只有当聚集带来的成本节约大于运输成本增加时,工业才可能聚集。制造业系数用于判断工业的聚集倾向,附加值高的产品更倾向于聚集,而区位重高的产品则运输成本高,不利于聚集。




扩展资料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是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以下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十种流派作一介绍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