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脑病毒名称有哪些

如题所述

“爱虫”病毒、CIH病毒、Happy 99螟虫、木马病毒、黑客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后门病毒。

1、“爱虫”病毒。

该病毒通过Microsoft 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的,邮件的主题为“I LOVE YOU”并包含一个附件。一旦在Microsoft Outlook里打开这个邮件,系统就会自动复制并向地址簿中的所有邮件地址发送这个病毒。

“爱虫”病毒为一种蠕虫病毒,可以改写本地及网络硬盘上的某些文件,染毒以后邮件系统会变慢,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崩溃。

2、CIH病毒。

一个纯粹的Windows 95/98病毒,通过软件之间的相互拷贝、盗版光盘的使用和Internet的传播而大面积传染。CIH病毒发作时将用杂乱数据覆盖硬盘前1024K字节,破坏主板BIOS芯片,使机器无法启动,彻底摧毁电脑系统。

3、Happy 99螟虫。

一种自动通过Email传播的病毒,如果单击了它,就会出现一幅五彩缤纷的图像,许多人以为是贺年卡之类的软件。

它将自身安装到Windows下并修改注册表,下次启动时自动加载。自此病毒安装成功之后,发出的所有邮件都会有一个附件——Happy 99.exe,如果收信人单击了此文件,那么电脑就会中毒。

4、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

5、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扩展资料

电脑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

同样,电脑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电脑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

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电脑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脑病毒防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病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6-13
著名电脑病毒名称及其相关信息如下:

CIH病毒:

首次出现时间:1998年
特性:破坏电脑硬件,尤其是主板BIOS,使电脑无法开机。
传播方式:通过盗版光盘游戏或Windows 95/98系统传播。

冲击波病毒(Blaster):

首次出现时间:2003年
特性:利用Windows 系统的RPC漏洞传播,导致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崩溃。
传播方式: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目标并进行攻击。

熊猫烧香病毒(Nimaya):

首次出现时间:2006年
特性: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为“熊猫烧香”图案,可能导致蓝屏、频繁重启等现象。
传播方式:通过网络传播,变种多,影响广泛。

梅丽莎病毒(Melissa):

首次出现时间:1999年
特性:通过电子邮件的Word文档附件传播,导致邮件系统过载。
传播方式: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和自我复制。

爱虫病毒(Iloveyou):

首次出现时间:2000年
特性: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附件传播,严重时能造成系统崩溃。
传播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

红色代码病毒(CodeRed):

首次出现时间:2001年
特性:专门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
传播方式:通过网络传播,感染运行Microsoft IIS Web服务器的计算机。

勒索病毒(WannaCry):

首次出现时间:2017年
特性:锁定受害者电脑并弹出勒索对话框,要求支付赎金以解密文件。
传播方式:利用Windows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电脑病毒,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防范这些病毒,用户需要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使用防病毒软件、避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和附件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