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号、庙号和谥号的问题

1.评定谥号是根据帝王一生的行为,而评定庙号是根据文治武功,区别在哪?唐以前有庙号的很少,为什么唐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2.为什么谥号会越来越长,最后习惯上用庙号代替了谥号?3.为什么明清皇帝的年号一般只有一个?

  1.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2.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
  3.因为年号太多难免有导致纪年混乱之弊。所以自明至清,历任帝王,从登基到驾崩,只使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玄烨虽然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而号称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历,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年之久。但在年号上也是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今人,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乾隆的逸事。而明朝唯一使用两个年号的英宗也是因为土木之变后作太上皇,后又夺位重新当了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4
皇帝的谥号是在皇帝死后根据皇帝的生平事迹对其进行评价而给予的称号;皇帝的庙号是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在太庙(列祖列宗之庙)中位置的称号。据文献记载,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也有称尊号的.(具体解释如下)
先说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在太庙中位置的称号。在汉代,并不是所有皇帝都享有庙号的殊荣。只有对汉王朝的缔造有过丰功伟绩或是在其统治期间有德于民的皇帝才能取得庙号。对汉王朝的缔造有过丰功伟绩的就被称为“祖”,在其统治期间有德于民的就被称为“宗”,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
谥号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盛行,一般认为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而给予的称号。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确立的名号.年号制度初创时期,制定和更改年号多集中在出现祥瑞和自然界有较大变故的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号的设定逐渐与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这往往反映出当时的时局和皇帝治理国家的意向和心理动态。eg: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定为“洪武”,体现他以武定国的尚武思想;而继位者明惠帝朱允炆定年号为“建文”,则意在建立文治;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定年号为“永乐”,意想造就永远安乐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