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和二类事业编待遇

如题所述

      一类和二类事业编待遇区别有5个地方:1、职能(收费职能)。2、财政供给方式。3、参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4、工资构成。5、单位性质。下面将展开这5点仔细说明。
      一、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事业单位哪个工资高
      事业单位一类是财政全额拨款,其中包括工资、绩效工资,因此工资是固定的,严格按国家规定以及资金预算进行发放。事业单位二类允许有自营业务,工资一般也不由财政负担,那么在规定的范围之外,若单位的效益好,是可以多发一些如奖金之类补贴的。
      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差别就在于维系单位运转的钱(工资、办公费、其他费用)从哪里来。
      全额拨款就是所有的钱都来自财政预算拨款;差额拨款就是单位要有部分收入,不足的部分从财政拨款里解决;自收自支就是财政上不给钱,所有的钱都要自己解决,这类单位都有自己的收入途径。
      二、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事业单位有什么不同?
      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事业单位的区别:
      1、职能(收费职能)
      一类事业单位完全没有收费职能,不具备收取费用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二类事业单位则是全部或者部分具备收费职能,可以收取服务费用。
      2、财政供给方式
      一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供给。二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差额供给。
      3、参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一类事业单位一般大多数单位都参公。二类事业单位则是全部不参公。
      4、工资构成
      一类事业单位执行职能工资。二类事业单位执行职称工资。
      5、单位性质
      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承担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公益服务,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
      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服务,例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三、一类事业编待遇扩展资料: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意见》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了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而到2020年,则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指导意见》也进行了细分: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