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城市社区中的新型邻里关系

如题所述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邻里关系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有“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的说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社区的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将如何展开,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城市空间演变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传统社区邻里关系的特点是互动频率强、公共性强、互助性强,关系较为牢固持久,但隐私性较差。这种关系是以一定的空间设置作为物质基础的。在传统的居住区中,由于公用设施多,公用部位多,决定了邻里之间交往的频繁,因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然而,当前,许锋伍多新型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较为淡漠,空间的封闭性太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条件变化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首先,人们交往多元化。在传统社会中,邻里是人们的首属群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广度有限。当前,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大拓宽,地域因素不再成为人们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交往多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样,邻里关系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下降,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其次,人们流动性的加强。传统邻里关系的形成与巩固,是基于人们流动性较差这一基本前提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较强,邻里关系经常会因为人们的搬迁而受到破坏。再次,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传统邻里关系大多建立在生活节奏慢、社会活动范围小的基础之上,人们之间的交往既有需求也有时间。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业缘关系的地位要远远强于地缘关系(老人与儿童是例外),即使拥有闲暇时间,这些时间也会更多地被运用在家务、娱乐、深造等诸多方面,这同样不利于传统邻里关系的保持与继续。
二、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统一
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以公共性为基础。公共性的空间对良好邻里关系的形成非常重要。人与环境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同样对人产生影响。人创造了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生物性、社会性的需求,还能激励与引导人际交往。现代邻里关系以私密性为保障。邻里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但保持私密性同样是人的一种需要,交往性与私密性是人类需求中既矛盾又统一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还要把握住私密性这个度。
三、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构建的对策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空间重构,在这一过程中,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将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要实现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统一,不仅需要物质空间的支撑,同时需要相应组织活动的切入,而且二者必须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需要空间上的支撑。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新型社区中,空间的私密性已经有所保障,公共空间的缺乏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公共空间不仅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向心感、凝聚力与亲和性,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娱乐、休闲、活动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就我国现状而言,因地制宜是首要原则,例如公寓顶层空间就可以加以利用。我国很多地区夏季较为炎热,顶层空间既可以用来乘凉、休闲,又可以促进邻里交往,可谓一举多得,这方面有着较大的潜力。当然,公共空间的开辟是有条件的,它应按照功能的需求,细致地划分出空间层次,从公共空间——私有空间,各层次井然有序,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下,邻里关系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才能实现有机结合。
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活动的切入。现代社区邻里关系的构建,另外一个重点是公共活动的推出。这些公共活动应以社区居民的爱好、兴趣为切合点,从而激发居民的兴趣,增进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邻里关系就可以在活动中得以产生或者强化。当前,社区居委会可以牵头举办一些内容质朴、突出城市特色与社区特色的活动,以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社区的建设尽可能地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居民维护自身利益,调动其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之中,还可以使居民在共同的参与中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使邻里之间由相认到相知,营造出单元、小区大家庭的温馨,使个体的独立性与社区的集体性相得益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