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行体诗

如题所述

唐代歌行体诗是一种古代汉族诗歌体裁,起源于汉魏六朝乐府诗,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相关内容如下:

1、它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为代表,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唐代以来,歌行体名篇众多,例如《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路难》、《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兵车行》等千古绝唱都是歌行体,甚至《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葬花吟》等也都属于歌行体。

3、这类诗歌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全篇字数不固定,篇幅可短可长;以七言句为主,夹以杂言;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叙事与抒情合为一体。

唐代歌行体诗特点如下:

1、篇幅可短可长:歌行体诗的篇幅大小并无固定规定,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自由调整。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24句,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则分别有88句和120句。

2、句式比较灵活:歌行体诗以七言为主,但也可以穿插非七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歌行体诗在格律、音韵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因为歌行体诗往往要“放情长言”,所以句子也相对较多,如果再要求一韵到底,就会增加创作的难度。

4、叙事与抒情合为一体:歌行体诗常常将叙事和抒情两种手法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既有故事性,又有情感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