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议论文

如题所述

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议论文如下: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在强调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绝对。环境对人的成长的确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环境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同时,人也可以根据内在的需要选择环境。

一样的环境完全可以造就不一样的人,所以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黑者也未必黑。

近朱者未必赤。这貌似是一个很奇怪的话题,人们常说“跟好人学好人”,意思是与好的人和事物待久了,自己也可以得到提高。真的是那样吗?俗话说,再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近朱者会不会赤,完全看个人的内心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战争年代,一些地下工作者,也会有一些经受不住敌人的严刑拷打,为了苟且偷生而出卖组织的叛徒。如《红岩》中的甫志高,曾经是地下党的联络员,一旦被捕,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叛变投敌,致使江姐等人被捕。

这种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投机主义者。心中没有信念,只有个人的得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对他不利,他都会像“农夫和蛇”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毒蛇一样,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咬伤自己身边的人。

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社会中也比比皆是。如行贿受贿的官员,知法犯法的法官等等,如果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再好的环境也改变不了他。所以说“近朱者未必赤”。

同样的道理,近墨者也未必黑。晋代的陶渊明,污浊的官场没有染黑他清高的气节,反而坚定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因为不愿意束带见督邮,就干脆解印绶,归田园。陶渊明虽身陷混乱的时代,但他没有随波逐流,将内心独有的清高,凝聚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成为那个灰暗时代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异彩。

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些深入敌营的地下工作者,黑暗凶险的环境,改变不了为人民、为革命而献身的坚定信念,出淤泥而不染,即使是严刑拷打也不能使他们屈服,如《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成刚等。他们“近墨”而不黑,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节操,至今仍是世人传颂的楷模。

由此可见环境不是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是一个外因而已。一样的环境,也会有不一样的成长方向。真正决定人成长方向的是人内心的信念和追求。综上所述,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不能改变环境,就要努力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俗话说“适者生存”,作为学生也一样,各种环境都会给我们带来影响。有同学成绩上不去,就会怨天尤人。一味强调客观环境的影响,什么老师教得不好,父母不关心自己等等。

客观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就要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湖南00后大学生邹晴带着残疾的母亲去读大学,贵州男孩刘秀祥带着患病的母亲求学,他们可谓时运不济,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用信念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自己就是家里的一片晴空。

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既然无力改变环境,就要努力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不要沦为环境的奴隶,要做环境的主人,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