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称呼“死亡”例如古代的,驾崩…

如题所述

1.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2.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不禄:古代小官都是领朝廷俸禄的,相当于我们现在上班拿工资,不领俸禄了,就是死了。

4.圆寂: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

5.仙逝:民间恭维用语,是问候亲友家中死去亲人的关切用语。

6.见背:表示父母或长辈去世。晋代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1、崩

崩,原本指山陵坍塌的意思。后来特指古代皇帝之死。用崩代指皇帝之死,有三个意思:

一是皇帝尊贵,高高在上,如山陵比之于平地,山崩则喻皇帝死。

二是皇帝像一座大山,高而大,受万民景仰,所以皇帝死,万民皆知。

三是皇帝为天子,天子死地动天摇山崩,万民都应惶恐哀伤且追思怀念。



2、薨

薨得名于象声词“轰”的意思,为诸侯王之死专用词。诸侯之死,虽然不如大山崩塌一样震惊天下,但是也如小山塌陷一样有轰轰之声,因此得名。唐朝时规定,三品以上者称“薨”。

3、卒

卒,这个比较常见,卒本来的意思是终、完结,尽也。唐朝时规定三品以上者称“薨”,五品以上者称“卒”,五品以下者皆称“死”。后来文人墨客之间多以卒代死而说或书,而不用在意官品或爵位了。

4、不禄

禄的意思是俸禄工资。不禄即是不在享用帝王俸禄,因此代称“士”之死亡。

5、死

死通澌,就是说人死之后如冰消澌解。古代对死的说法因等级不同,叫法不同,死是为庶人的叫法,也就是老百姓就叫“死”,最为低下。

6、丧

丧字篆书是从哭从亡之意,即人体精气神离散。是死的委婉说法。还有一个区别是,丧是人死之后,还未埋葬的的专用说法。因此有哭丧、丧事、治丧、发丧、奔丧、服丧的说法,就是因为刚死不久,到埋葬之前这段时间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5
关于“死”的称呼
  (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阵亡”,现为“牺牲”。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死(姓氏)
  全国死姓人家总共六家,现已协商改姓。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崩: 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
  升霞: 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亦称(“登遇”)
  星驾: 是称天子之死。
  薨: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卒: 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
  不得: 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
  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
  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
  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
  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
  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孟子。·尽心》“天下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 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 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 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难: 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 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如因飞机失事和车祸死的)
  田径: 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 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 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 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夭: 称幼年人之死。
  困: 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 对父母去世约婉称。(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弃养。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 “恕迁化而扬下令,魄
  放逸以飞。
  圆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盘: 称佛之死。
  见阎王: 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 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第3个回答  2012-08-21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另外补充一点,皇后或者妃子死了、太子死了,都叫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5352760.html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
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1、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
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
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36:往生(现代说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