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芦花都不见,是谁写的诗。

如题所述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里寻不见。是谁写的,是什么诗
原型是郑板桥的《咏雪》,广为人知的则是乾隆仿写的《飞雪》
郑板桥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这首《咏雪》就是郑板桥的作品之一,世人对郑板桥这首诗的评价是“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赏析翻译: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乾隆模仿郑板桥的《咏雪》,名字叫《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译文: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
因为两首诗高度相似,而郑板桥的诗作比乾隆诗作更具有意境,所以流传广泛。大家就错以为“一片两片三四片”是乾隆的诗了,其实“一片一片又一片”才是乾隆的诗。
两者创作背景:
1、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2、清朝乾隆年间,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乾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