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汉武帝刘彻活了70岁

到了人生的后期,年轻时与他一起轻狂一起张扬一起南征北战的大将和大臣都不在了,与他斗智斗勇的对手也都化为了尘土,他孤独么?

当然孤独了。朋友没了,敌人也没了。留下的只有孤独,孤独久了就会恐惧,害怕死亡,害怕被抛弃。变得脆弱,暴力,容易感情用事。

这些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基本上都会有,但是很幸运,普通的老人可以把这些不愉快诉说给儿女、孙子孙女或者老伴儿听,可以得到开解和宽慰。

可是作为一个帝王,一登龙九五六亲皆不认,他早已失去了这些亲情友情爱情,所以他只能在孤独恐惧中度过他做后的时光。其实想想也挺可怜的······这就是代价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1
汉武帝刘彻的原则,居然就是“爱屋及乌”、“喜新厌旧”和“卸磨杀驴”!
他开始宠爱卫子夫,不仅马上立为皇后,于是其弟卫青就能从一个骑奴跃升为大将军!这还不算完,还“死活”要封卫青三个襁褓婴儿为侯,卫青推都推不掉!而随后当刘彻宠李夫人之后,马上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就成了当朝第一号将军。汉武帝的“爱屋及乌”可见一斑。
相反,当卫皇后失宠、卫青居功至伟时,刘彻一边火烧火燎地热捧“新人”霍去病,一边毫无道理地将大将军卫青压制不用长达十多年,而且相继夺取卫青三个儿子当年他硬给套上的封爵!以致于,这位功高盖世、毫无过错,特别是在诸多不公面前忍辱负重了一辈子的卫青,却晚景凄凉……也正因为卫青一生谨慎谦卑,居然没让汉武帝抓到把柄,才得以勉强善终。
幸运的还有早早死掉的霍去病。但其他“得力”的功臣,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比如主父偃。当初汉武帝对其才能之青睐真可谓“相见恨晚”,甚至一年之中连升四级。而主父偃可以说为了刘彻也不遗余力,几乎把所有刘彻朝思暮想却又不敢亲历亲为的那些得罪人的“脏活儿”--诸如削弱诸侯王、颁行推恩令……都给包下来了。由于有了主父偃,各分封国实力迅速削弱,甚至名存实亡,对中央的威胁大为减弱,中央政令也得以畅通推行,而关键是由此刘彻能睡安稳觉了!如果说卫青是汉武帝早期励精图治时对外的第一得力干将,那么主父偃无疑就其对内的第一得力文臣。
但这又怎样呢?当随后就因为主父偃将刘彻的思路执行到位得毫不打折扣,以致于一个蕃王自杀引起反弹后,当大臣们对于主父偃的议论还仅仅限于其执行力度是否“过分”时,这位刘彻却忽然“幡然悔悟”了!他忽然间意识到那些日夜威胁他皇帝宝座的诸侯王是那样“不幸可怜”,而为自己不遗余力的主父偃竟如此“放肆可恶”……于是,在大臣们仅仅建议“杀”时,刘彻居然从牙缝里淡淡地挤出两个字:“族诛!”以致众皆愕然……给刘彻卖了一辈子命的主父偃,结局不仅没有善终,反而是灭门之祸!这就是刘彻对待“人”的态度……仅仅因为主父偃已经“使用”完了。
随后,另一个刘彻的得力宠臣张汤,也好不了多少,也在献策无数之后被逼自杀……
事实上,武帝一朝13个丞相,超过半数被刘彻在使用之后“屠宰”掉了。
对外人残酷无情,对血亲又如何?刘彻的态度是:一样。
太子刘据作为他的亲生儿子,而且生性仁厚,不招谁惹谁,对于汉武帝很过分的暴行冤案进行的适度纠正平反也获得过汉武帝的好评,但这又怎么样呢?这些都改变不了贵为太子的悲剧命运。--仅仅因为这个儿子的秉性不像自己那样崇尚暴力,刘彻后来就拒绝见自己的儿子,直到太子精神崩溃而不得不造反自保,最后惨死非命。
所以刘彻不光是孤独,而应该用凄凉来形容
第2个回答  2012-08-21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69岁。
一个有强烈的权力欲望的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他应该享受孤独吧。虽然故友臣子不在了,但他身边不缺少人啊。他的生活中也不缺少事啊,一生都够精彩复杂的。
第3个回答  2012-08-21
那时的人很少有活到70的,能活到70也成老糊涂拉。。。
第4个回答  2012-08-21
应该孤独吧!上位者必然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