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作文“我心目中的庄子”一篇

如题所述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只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  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而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把庄子当做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  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王诩太迷信,惠施太势利.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我眼中的庄子 生与死,它们的意义是那么深刻,另人琢磨不透,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重塑我灵魂的人——庄子
开始,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和死,但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却激荡着我的内心.
试问,如果你最亲近的人离你远去,你是痛苦流涕,还是放声高歌,面对妻子的离去,你万万想不到,庄子竟然敲着盆盆碗碗在一边低声吟唱,这时的庄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是喜悦吗?还是悲伤?当惠子问起,面对亲人的死亡,为何还这样沉着冷静,他的回答却另人难解.他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他将亲人的生死看得如此的平淡,那么他自己的生死应该更微不足道吧!
庄子死时,弟子们痛哭流涕,因为庄子对他们有恩,他们却连一口薄棺都买不起,而庄子却说:做人不能太偏心,你买棺材,蝼蚁食我,你不买棺材,我暴尸荒野,乌鸦老鹰食我,你为什么非要让蝼蚁食我,不让乌鸦老鹰食我,那样岂不是太偏心了.
连生死都看得如此平淡,那么对于庄子而言,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功名,财富,还是地位,不,庄子视此为粪土,但是他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却另人敬佩不已.
超越了生死,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此时的我,再也不把生死看得那么重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灵魂,而庄子,才是我灵魂的工程师,才是值得我一辈子追求与学习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8
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把孔子排在了第5位,名列入选的炎黄子孙第一位。而他对孔子的评语是:"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被治理的最佳的地区。" 小时候就知道孔子,所有见过我的长辈,他们都一味地赞美着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也只有他的贤明,他的博大,他的多学。听得多了,我在想,难道一个人的名声永远会流播吗?难道真的有名垂青史的痕迹吗?今日的我们对他的景仰难道会亘古不变吗? 世界在我看来是不屑置辩的。过去的"孔圣人"是谁?是谁在置他人于空中?那是过分的推崇,没有人可扭转,历史才可说明它的存在与永恒。不单单是孔圣人,所有的墨徒都有后人的评说,都有他自身的价值。 儒学是可敬的,它是厚厚的被子,让我们的5000年都在承袭着。还有那"天朝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儒学的"仁慈",相对于当今以及封建的"腐败",不敢想象,如果我们不推崇儒道,会成什么模样。时今,不是有许多国家,也在用孔圣人之思想培植厚土吗? 那儒学,是孔子。 心中的孔子,是位平和的老人,与世无争的贤人,到世间普渡众生。"仁"无可厚非,儒学也有其欠缺,但它不是孔子之过,而是封建意识的缺憾。 武器没有缺陷,然而武士有失误。武器匠真是值得同情,比武器匠更可怜的,那时天下民生。 孔子在我们心中难道不是这般吗?亘古至今,他永恒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份精神的寄托。为什么有如此繁富的精装《论语》专本呢?难道它是和《汉谟拉比法典》一般,只是一份怀旧的情思?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啊! 孔子,不仅在过去,抑或在未来,还是永恒的。 他以他自己独立着,发展着,沿承着。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