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都马鞍山(千古文人地,一城山水诗)

山水诗都马鞍山(千古文人地,一城山水诗)

山水诗都·休闲名城——马鞍山
马鞍山,地处长三角的顶端,是一座新兴工业之城、港口之城,也是一座富裕、文明、诗意、休闲的山水诗都、旅游之城。
富裕的马鞍山。目前,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人均GDP约为63000元(9000美元以上),人均财政收入109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2011年,马鞍山将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文明的马鞍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
诗意的马鞍山。这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地方,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大量诗篇,自1989年起,举办了22届中国李白诗歌节。成为全国唯一的以诗歌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每年重阳节,海内外诗歌爱好者纷至沓来,或登台献诗,或边吟边舞。
休闲的马鞍山。当代最火的美籍华人作家严葛玲,她的少年时代是在马鞍山读过的,她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马鞍山是个刚柔相济的城市,现有以钢铁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的阳刚之气。又有当代移民文化与传统诗歌文化相融合,而表现出的休闲慢生活的阴柔儒雅气质。
马鞍山旅游产业的五大独特资源:
中国第一诗山。1500多年前,山水诗的鼻祖南朝诗人谢朓就在此修宅种竹、策杖遨游,这里更被其誉为“山水都”。李白一生仰慕谢朓,有“宅近青山同谢公,一生俯首谢宣城”的愿望。这里也是李白的终老之地。《太平府志》记载宋代米芾为青山题“第一山”碑文,足见青山是中国诗歌开始和成名的重要地方之一。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在马鞍山段演绎的文采风流“无与伦比”,用余秋雨的话说:“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他还说过:“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对万里长江做了一个文化总结。”今天马鞍山段的长江是一个景观之江、诗歌之江、文化之江。
世界级大诗人。李白作为世界级大诗人已毋庸置疑。他一生钟情这里的山水人文,给马鞍山留下了《望天门山》、《姑孰十咏》等50多首(篇)脍炙人口的诗文,最终他选择了这儿作为自己的终老之乡,更是为这里留下了说不完的轶闻故事。
千年传承的诗歌文化。马鞍山不仅因为有了谢朓、李白而成为诗城,更主要是因为继他们之后,有着更多的诗人,留下了更多的诗歌,如宋代的李之仪在姑溪河畔写下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在这儿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铿锵之句。也是在这儿,文天祥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歌。特别是到了80年代的中后期,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通过举办诗歌节把诗歌引入到社会各阶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