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关系极为不好,曹丕称帝之后曹植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

曹植是被曹丕杀害的吗?

曹植最终郁郁而终,结局凄惨。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那就是七步作诗的情节。也让才高八斗的曹植形象,跃然纸上。但七步作诗的背景,却并没有因为才华而变得温暖一些,相反,因为这样的反差,让七步诗的背景,变得更加无情而绝望。

曹操有四个孩子,长子曹昂,死在了宛城之战,他的次子曹丕,理所当然的成了最大的一个。按照立长不立幼的原则,曹丕成了国家的法定继承人。但王位的争夺,永远是残酷的,也是毫无人性可言的。手足相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曹丕反而是最没有优势的一个。而和他争夺的,一个是他的三弟曹植,另一个是他的四弟曹彰。

曹植的政治资源是文人墨客,而曹彰的政治资源是军队。聪明的曹丕,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在曹操没有去世之前,就拉拢了曹操最信任的禁卫军统帅许诸,接着,拉拢了老谋深算,阴险毒辣的贾诩,这两个人进入曹丕阵容,就意味着武将和文官团体,已经开始站在曹丕这一边。

但对于文艺青年曹植而言,他痴迷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典型的自由主义者。从本心上看,曹植并没有想要当皇上,也没有心思去和自己的哥哥作对。而从治国理政的才能来看,曹植也远不如曹丕。因此,虽然曹植的政治资源可能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名气,积累了相当多的粉丝,但这种没有实际权力支持的名声,对于政治斗争,并没有太大帮助。

只是,文艺青年曹植漏算了一招,那就是政治的残酷性。曹植的名声和文人里面的地位,始终是一个隐患,哪怕他很文艺,也不能改变曹植在曹丕心中假想敌的地位。政治无情,只要有一份可能影响到权力,那就毫无情谊可言。假想敌的形成,让曹丕开始向自己的弟弟开刀。对于曹丕来说,他还不算是十分的冷血无情,尤其对于曹植,无需冷血无情,只要让曹植知道,皇位是哥哥的,然后,老老实实的写你的文章,一切安好,便是晴天。
 
所以,曹植的结局,并不是特别悲惨。他只是离开了洛阳,孤零零的来到山东,做了一个没有权力,只有名分的陈留王。这个王只剩下一顶桂冠而已,与普通的土财主,并没有什么差别。

离开了帝都,来到了封地,曹植的文艺青年的属性开始发作,敏感脆弱成了这种属性的致命弱点。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曹植显然没有苏轼的豁达,也没有陶渊明的超脱,忧郁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而吟诗作赋,也成了曹植生活中唯一可以发泄情绪的方法。

曹丕在位的时候,曹植郁郁寡欢,而曹睿即位,依旧看不上这个叔叔,屡次改变曹植的封地,最终封在了陈郡。两代皇帝都不曾给他好脸色,让曹植最终郁郁而终。

于是,在公元232年,曹植死了,年仅41岁。不过,历史似乎又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因为在六年前,也就是公元226年,他的哥哥曹丕因病去世,年仅40岁。并没有太多的证据解释,这兄弟俩为什么都英年早逝,也许,这就是历史开的一个小小玩笑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3

曹丕称帝后,曹植郁郁不得志,只能寄情于文学艺术,颇有建树,成为“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大文学家曹植就是曹操的三子曹子建。他的封邑在京城之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周边也遍设“监国使者”,令其空有一番政治抱负而难以施展,聪慧过人的曹植之苦闷可想而知。相传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其处境的真实写照。

曹丕与曹植是情敌

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作品百余篇,大多为五言诗,收录在《陈思王集》里。其中,千古名篇《洛神赋》描绘了神秘飘渺的神女风姿,和与其若即若离爱而不得的怅惘情愫。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读后,也深受感染情难自已,欣然命笔画下了《洛神赋图》,将文字形象落实在绢布上,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第一幅选材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这个作品有来历。

话说,曹氏父子与袁绍争战期间,曾从袁府掠得一美艳少妇甄氏。少年曹植虽也留情于甄氏,但真爱总是彷徨的甚至是怯懦的。就在曹植寤寐思服辗转缱绻间,曹丕抢了先霸占了她。魏王曹操内心已将曹丕视为接班人,自然也就在这些无关大碍的“小事”上,遂了他的愿,顺水推舟地做主将甄氏配给曹丕。

政治失意,感情也失意,《洛神赋》一文的由来就与此有关。

多年后,曹植进京觐见魏文帝曹丕,惊闻甄妃已死,大惊失色五内俱焚。曹丕为了刺激曹植,还拿出甄妃遗物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当场泪如雨下,种种失态无法掩饰。原来失宠的甄妃一直落落寡欢,曹丕听信宫斗谗言将其赐死。

当晚,甄妃之子曹睿(即后来的魏明帝),宴请叔叔曹植。有感于叔叔的深情,干脆将玉枕直接送给了他。这个故事记录在《昭明文选》卷十九《洛神赋》之《纪》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白云千载空悠悠。

回到自己封地属国后,思念与悲伤成河,曹植彻夜难眠,遂仿造宋玉名篇《神女赋》,写下了浪漫主义的千古佳作《感甄赋》。当然,这种叔嫂情泛滥流传终究不雅,后经魏明帝手将篇名改为《洛神赋》。

《洛神赋》实有其人

甄妃,系三国时期倾国美女,风华绝代。乃至坊间有传曹操攻打袁绍就是为了甄妃,笑谈罢了。其父甄逸乃上蔡县令,东汉时期属中山国,也就是河北省一带了。她家境优裕,通文能诗。三岁丧父,成年后嫁一方诸侯袁绍之子。

原系贵族妇女,一生优渥无虞。奈何袁绍败绩,被掠入曹魏王府,成为其父子追逐对象。当然最后被曹丕捷足先登,纳而为妃,生有一子曹睿,失宠后被谗言害死。

其子曹睿,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雄才基因,横槊赋诗,文韬武略。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母后被赐死后,他能否成为王储作为一宗悬案,也面对着后宫干预和朋党之争。他委屈求全,曲意逢迎当年害死母后的贼人。多疑且狠辣的曹丕听信谗言一度也很冷落他。

据野史《魏末传》所载,一次狩猎中,曹丕射杀鹿母,又令曹睿射杀子鹿。睿不从,说:“您已杀了母鹿,我怎忍心再杀它孩子呢。”说完痛哭不已,周围侍从无不为之动容。也打动了曹丕动了舐犊之心,遂放下了弓箭。此后父子关系缓和,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的周旋,曹睿最终确立为太子。

遗憾的是,魏明帝曹睿登基后一度很有作为,奈何后来耽于享乐,于36岁上亡故。

寄情于诗文

在曹丕的政治高压下,曹植一生都不得志,流放漂泊的际遇,落寞无聊的情怀,寄情于诗文,含蓄深情地表达自己的自由浪漫思想。后人有“天下才有一石(dan),曹子建独有八斗”之说。

先于曹丕而终,享年40岁(192年--232年)。其墓在山东东阿鱼山西麓,故有“东阿王”之称。他曾被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又称“陈思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9

曹植,曹操的儿子,自幼智慧过人,天资聪明,最后因受到曹丕的猜忌和贬职郁郁而终。

曹丕是曹植的同胞兄弟,和曹植的关系并不好,因为二人最后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反目,从曹植的七步诗就能看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代一直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不在往后推,曹操本有个长子名为曹昂,后来战死,但是曹操不按套路出牌,又想立曹冲为储,众所周知,曹冲早夭。

最后有能力继承的只有曹丕和曹植,曹丕年长,继承性大,奈何曹操更加欣赏曹植,这也让曹植有了竞争的机会。


只是曹植不争气,虽有才华和能力,但是没用对地方,他更倾向于做个文学家,加上曹丕城府深,最后立储之事自然是落在曹丕身上。

既然是竞争者,对于失败的曹植,曹丕自然是要打压,就连支持曹植的党羽也受到打压。

曹植被贬职,数次徙封,从一个贵族王子变成了处处被打压的对象。

不过曹丕并没有杀他,因为曹丕去世的比曹植要早,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继位之后,曹植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然而曹叡比曹丕还要奸诈,一直对曹植大加防范,公元232年,曹植再次改封陈王,同年11月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

这样看来,自从曹丕上位之后,曹植的处境一直都不好,从他的诗歌内容也能够看出,他前期的诗歌内容大多比较乐观、洋溢着理想和幸福。

后期的诗歌大多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肯定,不过这些倒也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文坛都有着重大作用,单从如今人来看,曹植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低于曹丕。

第3个回答  2019-10-24

个人认为在曹丕称帝后,曹植的下场并不算悲剧,相反还是得到了曹丕的照顾照顾。即位之初诛杀党羽和黄初年间“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是历史上学者们例举出曹丕迫害曹植的两大罪状。

其实,曹植是被动陷入太子之争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在《白马篇》等作品中,曹植早就表露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想做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在他心中曹丕就是太子最佳人选,而他也并未刻意培植党羽。

曹植集团的实力远小于曹丕,且无人在朝廷中任重要职位,不过是丁仪兄弟等为了政治投机,而将曹植拉下水。丁仪原本就与曹丕有间隙,因怕曹丕继位后报复才转而支持曹植。丁仪兄弟被杀可以说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曹植集团中也有贾逵、王凌、邯郸淳被曹丕加官进爵。

黄初年间,曹植被频繁迁封、剥夺政权、兵权,仅“给老卒以备不虞”是不争的事实,但曹丕的政策并不是针对曹植一个人,而是全体曹氏宗亲、诸侯王的。

曹魏时期,国家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减少王公诸侯的供奉、财产和土地有利于休养生息、让利于民。其次,无数历史事件证明,诸侯势力过大对于皇权有百害而无一利。

曹植不仅没有被针对,反而在黄初六年,曹丕过雍丘时得到大量赏赐。曹植说: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名马充厩,驱牛塞路。

曹丕性格睚眦必报,但却赐给曹植大量财物,包括皇帝副辇足以说明曹丕与曹植的兄弟感情并没有产生严重间隙。除此之外,曹植也留下大量赞美曹丕的文学作品。总得来说,曹丕与曹植兄弟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只能说帝王之家骨肉感情并不能像寻常人家一样。

第4个回答  2019-10-25

曹丕称帝之后曹植的下场如何,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曹植剧照

首先说,题主问曹植是被曹丕杀害的吗?从正史的记载来看,不是。《三国志··曹植传》记载:“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可见曹植是病死的。

曹植剧照

其次,说说曹植和曹丕的关系。曹操在世的时候,这兄弟两个是继承权的竞争对手,关系当然不可能太好。不过曹丕继位之后,两者的关系基本还算正常。我们可以从曹植历年的爵位封赏变化看出来。曹植最早是临淄侯,黄初二年,也就是曹丕继位第二年,先是贬爵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四年,徙封雍丘王。……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三年,徙封东阿。……其年冬,诏诸王朝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

曹植剧照

从这些爵位封地的变化情况能看出,曹植的封爵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来讲还是往上涨的。当然,兄弟两个也是有些矛盾,不过这个矛盾应该说并非兄弟俩的个人矛盾,而是整个曹魏政权的一个治国思路的问题。《曹植传》里记载了大量的曹植对曹丕的上书,概括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曹丕能重视曹氏宗亲的作用,希望能为国出力。但整个曹魏的治国思路就是对宗室严防死守,并不是单独针对曹植。

曹丕剧照

这个政策也导致了后来司马氏干政的时候,曹氏宗亲一个能撑起来的都么有,实际上是给老曹家自己废掉的。当然,司马氏吸取这个教训,后来大封宗室为王,给实权,结果又有了八王之乱,所以宗室这个事儿真是很难讲。

总之,曹丕继位之后,曹植和曹丕兄弟俩的关系应该说尚可。两者的矛盾也不是曹丕刻意针对曹植,而是一种治国方略上的分歧。最后曹植不得重用,郁闷而死,也并非曹丕所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