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至对犯人为什么要取斩?

如题所述

对犯人取斩一般在秋后冬至前。

秋后问斩(算账),早在汉代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古人认为,春夏两季万木葱茏,正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季节,是一切生发的季节,这个时候是不能起杀心的。而秋冬季节一片萧瑟的景象,为了顺应肃杀之气,古人就选择这个时候对犯人执行死刑。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

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2

古代对犯人的问斩一般在秋后,古代犯人“秋后问斩”的原因如下:

1、古人对秋分充满敬畏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秋分在气候学上的意义与春分、夏至、冬至是一样的,此时的太阳运行至黄经180°而春分、夏至、冬至分别位于黄经0°、90°、270°。秋分的最神奇之处与春分一样,昼夜平分,相反的是,秋分后白天将越来越短。对这样的节气,古人是充满敬畏的,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卧早起"等一系列"秋分现象"。

2、秋天是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万物开始凋零,也是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因此比较适合处斩。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不适合于处斩。

相反的,秋天是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万物开始凋零,也是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因此比较适合处斩。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扩展资料

"秋后问斩"制度一直为后世采用,唐、宋律也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

一直到明清的律法中,死刑才被分为立决(立即执行)和秋后决(秋后执行)两种,惯称斩(绞)立决/监候。在这里,秋后处决是被用于与立即执行相对的一种缓期执行方式。明清的法律条文里都注明了死刑案件(称为真犯死罪)是立决还是秋决。相比中国古代其他封建王朝,明清两代是唯一进行这样分类的朝代。因此,这种秋后处决制度也被看做是当代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起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因为古代主要是农业为主,秋后都收成完了,进入了农闲,这个时候集中处理可以召集人群观看,起到震慑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古代的人很讲究,冬至这天尽量不要干这样的事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估计是天气冷,然后血管热胀冷缩,这样减少砍头出现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