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升官制度是怎么样的?“进士”“举人”哪个更易升迁?

如题所述

我国历史上的官职的任命变迁其实也是十分复杂的,在最早的商周隋朝时期官员的任命一般都是由他人的推荐,然后由皇帝进行任命,若是有所作为,有点本事则可以凭借着政绩向上升迁。

 

到了隋朝时期,朝廷严重缺乏人才,于是开创了“科举制度”。但是在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只是萌芽状态,此时的朝廷任命官员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需要靠着其他人的推荐,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获得认可首先就要扩大自身的圈子,自己的知名度,否则很难被朝廷知道,也就容易被埋没。

 

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快速的发展,武则天更是对人才十分的重视,亲自监视最高的殿试。随着朝廷对人才选拔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有了做官的机会,于是在唐朝时期算是一个转折点,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式。不过虽然朝廷对科举制度十分的重视,但是当时教育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完整良好的体系,靠着科举做官的人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考核期。这种情况直到明朝才真正的改变,到了清朝时期才是真正的成熟,成为了朝廷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

 

在清朝时期进士是比举人更难考的,举人只是通过乡试,而进士则需要统一到京城进行考试。同时进士也就更加被朝廷重视,更加容易升迁。清朝初期,由于朝廷刚刚入主中原,朝廷缺乏大量的人才对全国进行管理,所以各地的举人一般都可以在当地做官。而到了清朝中后期,官职人员不再缺乏,此时举人就很难再继续做官了。

 

而那些通过了京城考试含金量极高的进士,才是此时朝廷官员的主体,同时也就更加比通过其他方式当官的人容易升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5
进士更容易升迁。考中进士就会有一官半职的,但是举人却没有。举人再想往后发展就需要自己的努力了。
第2个回答  2020-01-15
唐朝之前是察举制,唐朝以后是科举制,到清朝有八股取士之说,进士比举人级别高,更容易晋升。
第3个回答  2020-01-15
每个朝代的升官制度是不同的,宋朝、明朝、清朝等以科举为主。进士升迁比举人要容易,进士更加难考,所以有“进士及第”的说法。
第4个回答  2020-01-15
按照清朝规定,四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而四品以下官员,则需要定期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由地方督抚、吏部等人共同决定知县的去留。进士更容易升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