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答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时候避免紧张状态?

尤其是在期末和月考的时候,我开学上初二。每次答到那时候,尤其是作文。总是很紧张,一点思路没有,结果答得不理想,求个大仙帮帮忙。。。。。。

这需要自己不断锻炼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现在和以后的学习都有帮助。
具体来说,做语文阅读时,若是紧张,先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再浏览全文认真理解文章思想,在开始做题;至于作文,功在平时的文学积累和感悟理解,在考试时,我建议一拿到卷子先看作文题目,对作文要求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并在心中运用所学列出提纲,在答卷过程中,运用细碎时间思考,最后写时应该就可以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和实力,害怕考不好吗?
好了,加油啊!追问

大哥,我问你一下哦,我有一本 智慧阅读 甘肃出版社的练习册。它与 阅读宝典哪个更好?
我有一本智慧了,还用买 宝典吗?

追答

这就要是自己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作为学生对于任何一门薄弱的学科,选一至俩本资料即可,但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对待每一门学科。你说你有了一本智慧,那你首先就要把这本书弄懂,只要你立足课本范文的写作技巧和参考说中的拓展即可。之后你时间若是充裕,也可以再买一本巩固一下。
注意,现在市场上参考书繁多,但不能一概而论它们的好坏,因为它们的材料难度不同,是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的,所以选购资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此外,我建议作文还是在于平时的文学积累,有空多读读名著,美文等。那样自己的作文水品才会现有一个好的底子。你想平时自己肚中一滴墨水都没有,考试时那些优美的句子怎么可能马上写出来,是吧。
最后,祝你学习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8
你知道自己的弱点,那么你平时可以尽量多进行阅读训练。把每一篇文章当做考试的文章来答,更好的要进行计时练习,免得没有紧张感,拖沓。每天做2-3篇就行了,不用多。但要坚持。这样日积月累,到考试时,就自然不紧张了,同时也可以的高分,两全其美。
第2个回答  2012-08-09
平时多练,考试时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考前“多读”,这是大家共知的重要准备之一。
但读什么,怎么读?有人说,“多读名著”这固然不错,然而这是慢动。
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那种读法是很难立竿见影的。
所以要想在短时间里,提高作文能力,我们主张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中、高场上的夺魁佳作。因为同龄人的所思、所议、所写,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是很容易找到知音的。从而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阅读距离。自然会感到亲切,也便于你学习借鉴。
希望读你有用!追问

怎样克服写作文都是满大片叙述,没有生动的语言。而要写出他,编出感人的语言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追答

语文作文怎样才能更好更新呢?
1、 审题——(1)若给提示语+题目的形式:必须要仔细阅读提示语的要求,这点尤为重要。
——(2)若是纯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若遇到一个字的题目,你最好在这个字的前后加字,比如:题目为——“新”,你可以写“创新”“革新”“刷新”“立新”;或“新潮”“新颖”“新鲜”“新奇”等。这样就比单纯的“新”要更容易入手。
2、 立意——必须要准、具体,观点要正确、要新颖,比如:写题目为“和谐”的作文方法有三:
(1) 拆字法——把和字拆开,左边“禾”——意为庄稼,是物质粮食。右边的“口”字,意思是人,所以“和”字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物质财富;“谐”字左边是言,就是说话。右边是“皆”,意思是都,那么“谐”字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有说话的权利,是属于精神生活的。故“和谐”二字说明物质、精神生活都好了,才构成和谐。这样的解释就比较新颖。
(2) 逆向思维法——比如:“逆境出人才”,你也可以逆向写成“逆境不一定出人才”。
(3) 改变条件法——比如:“发展是硬道理”可以写成“发展但不科学,就不是硬道理”,这样的立意就会显得特别、新颖。
3、 取材——不要总是拿古人说事,拿父母说事,那名人说事,而应更多联系现实。比如:弱势群体;多歌颂特殊工作,比如抗震救灾的英雄、城市美容师等等;还可以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08
你这是考试紧张,你可能平常就比较害怕这些东西造成你害怕,一旦考试你会更加害怕,只有你训练平时克服对此恐惧就一定会在考试中取胜
第4个回答  2012-08-08
那说明你准备的还不是很充分,再就是要相信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