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的简介

如题所述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
  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
  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
  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
  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
  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
  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
  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
  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
  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
  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
  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
  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
  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
  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
  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
  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
  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
  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

  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

  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①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②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
  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
  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
  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
  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
  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

  ①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②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港市。

  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
  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
  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
  的幸运吧。

  宗 白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7
该篇作品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作者十分讲究。

本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于“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边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动作的描写,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是的心态,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然而并非他不恐惧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如尘土、浮桥等,不仅交待清战争的气氛,而且更凸现出老人的那种独自无知却快乐的孤胆,使得形象更加典型化。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然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小说特有的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然而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专长的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的特点完美融合在一起,这篇小说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朴实、明快,同时又不乏深度,海明威不愧为著名小说家和记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