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巴音布鲁克没有海,意味着张驰的结局是死亡。是个悲剧。但是张弛完成了他要做的。韩寒的电影总会有更深刻的内涵,或许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素养,对于追求梦想的人,只能说英雄不死,理想不死。
影片的故事内容讲述的是曾经在赛车界叱咤风云,却因非法飙车被禁赛五年的赛车手张驰如今只能经营炒饭大排档。年近四十的他决定重返车坛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林臻东,却遭遇重重障碍——没钱没车没队友,甚至驾照都得重新考。
他找来曾经的搭档兼领航员孙宇强和昔日车队技师记星帮忙,好不容易凑齐了装备准备参赛,领航员孙宇强却又出了事故,最终张驰角开着Polo,再次开启了自己的飞驰人生。
你过的每一个弯道都不可能再来一次,你犯的每一个错都可能断送了你的职业生涯”,这句话确实非常的现实也很适合用到现在的工作当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让自己后悔。
《飞驰人生》的结局是张驰最后冲出赛道,赢了比赛,破了记录,献出了生命。
《飞驰人生》中,张驰年纪轻轻,就已盖世无双,成为顶级车手。对于老车手万和平,张驰毫不留情,在记者面前肆意羞辱。而面对记者,张驰也并不懦弱,在镜头面前口若悬河。说白了,对于一切人事物,张驰的态度都是不服。
因为每个人,无论如何拼命,也最多只能掌控一半人生。而另一半人生,只能交给随机,交给运气,交给风。就像《飞驰人生》片尾曲唱的那句:我的一半人生 飘荡就像只风筝
如果命运是风 什么又是我的绳。《飞驰人生》的最后一幕——张驰应了一场比赛,到了赛场上才发现,对手竟是一辆飞机。
这里,是一个彩蛋。这也是用魔幻手法,对现实的一种比喻。现实中,无论资产亦或运气,还是韩寒享受过的时代红利——其实都相当于,是一台具有先天优势的飞机。有些人,或许毕生都无法坐上飞机,只能在陆地上缓慢爬行。但只要你仍在坚持你所热爱的事情,你就值得被尊敬。张驰的真实结局,是赛车爆胎,飞向了大海……吗?
巴音布鲁克的四周,根本没有大海。蔚蓝的大海,是虚构的场景,是韩寒送给所有追逐梦想的人的希冀。怎样才算追逐梦想?曾经的韩寒以为,追逐梦想就是战胜对手。如今的韩寒认为,追逐梦想就像拉力比赛——你根本看不见对手在哪。你能做的,只有自己与自己的另一半人生拼死搏斗。
飞驰人生的结局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也是一个标准的韩寒式结局。结局是张弛为了争取最后的那几秒钟,赢得比赛,不顾危险的将油门踩到最后,放弃了刹车的最后时机,最后他赢了,赢了少年得意的“五连冠”拉力赛车手林臻东。
但是,因为车辆失去了控制,他在终点线后冲出了赛道,冲向了悬崖,这是一个升格的长慢镜头,导演没有给到车辆坠落的镜头,只是升格了冲出去的长镜头,这时孙宇强(张弛的领航员)冲出了人群,跨上摩托车,疯狂的驶向张弛飞出去的地方,然后停下来痛哭不已,因此,从孙宇强的这个反应还有林臻东那一句:”你为什么一定要赢呢“(带着惋惜的感觉)就可以感觉到导演的暗示:张弛已经死去。
结局通过暗示来向观众传达一种蒙太奇的感觉,彩蛋稍微冲淡了这种感伤的气氛。小张飞带着张弛来和自己的同学的驾驶员父亲切磋切磋,镜头给到了一个全景大环境:张弛的赛车与一架飞机并排立在路上,显得弱不禁风,让观众啼笑皆非。
这个结局是这个故事应该有的结局,不想相信却又在意料之中。张弛赢的是自己,他用这样一个有些沉重的代价证明了自己,作为曾经世界上最优秀的拉力赛车手的能力,也回答了好友的问题:”你为什么一定要赢?“ ”我只是不想输“。
《飞驰人生》的结局看似开放式,实则是个悲剧收尾。但故事发展到这里,主角的生死已经不再关键,重要的是影片传达给观众的信念:为热爱的事物燃尽一切,才是人生的意义。
在《飞驰人生》中,导演韩寒回归到他写作之外的老本行——赛车,讲述失意的赛车手张驰在长达五年的禁赛结束后,历经艰辛重返巅峰的故事。
影片中的张驰禁赛之后一度贫困潦倒,饱尝生活的艰辛。然而他始终不曾放弃奔驰在赛道上的梦想,咬牙忍受旁人的奚落,一步一步艰难地重考驾照,改装赛车,拉赞助……最终如愿获得参加巴音布鲁克拉力赛的资格。
临近比赛,张驰的好友孙宇强因车祸受伤,无法担任领航员,张驰只能冒着危险独自上路。他在恶劣的环境之下越过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为了取得胜利,让赛车的性能超过了极限,击败对手的那一刻,失控的赛车也冲下了悬崖。
然而之后的彩蛋中却有这样搞笑又不失温情的一幕:张驰如约前来与儿子同学的父亲切磋,到了现场发现对方居然是飞机驾驶员。
此处情节的设计可以看做梦境,幻觉,或者是平行世界里的另一种结局。其实这些都已经不重要,张驰的飞驰人生在他越过终点,冲出悬崖那一刻达到辉煌,夕阳下的悲壮谢幕是这个角色最完美的结局。
导演韩寒曾经在采访中提到,影片中角色的经历,或多或少地参考了身边人的经历。或许他是在用这部电影,致敬与怀念曾经的著名赛车手徐浪。2008年,徐浪于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中不幸身亡,年仅32岁。
对于电影中的张驰来说,他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一生立志要做最伟大的赛车手,死时仍立于顶点。
人活着,理应去追逐你热爱的一切。英雄为爱燃尽生命,而英雄不死。
随着韩寒的第三部电影作品《飞驰人生》在2019年贺岁档上映,引发了观众的持续关注和热议。这无疑是一部打上了韩寒烙印的片子,作为一个代表80后的文化符号,韩寒始终在通过电影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与书生意气的《后会无期》、感情用事的《乘风破浪》相比,在《飞驰人生》中,韩寒回归到自己的主业——拉力赛。片中,韩寒将拉力赛作为影片的主题,讲述了沈腾饰演的赛车手张弛,在漫长的五年禁赛后重出江湖,却遇到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胆识和高超的驾驶技巧,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也是最辉煌的拉力比赛的胜利。
在本片的尾声,观众明明看到了沈腾饰演的男主角张弛,驾驶着超速的赛车冲出了赛道,飞过了断崖,落入了大海,但在本片的末尾,我们看到张弛与儿子张飞在一架赛车里,进行了一场赛车与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巅峰对决”。
实际上,男主角张弛的确是飞出赛道、车毁人亡,是本片真正的而结局;而张弛与儿子驾车与飞机的“比赛”,其实是张弛儿子的梦想,意在与片中张弛与儿子的比赛约定相呼应。
韩寒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浪漫而不失伤感的“双结局”,一是意在衬托张弛勇于为自己热爱的赛车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是为了圆张弛与儿子的那个约定,也对应了《飞驰人生》的片名;三是再次强化主题、拔高情怀,给观众更多美好的遐想。
在《飞驰人生》中,观众经历了从人生巅峰断崖式跌入低谷的张弛,如何一步步的克服没招、没车、没人、没钱的困难,最终如愿参加了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巴音布鲁克拉力赛,并获得了人生中最完美的冠军。
然而,为了把因赛车性能的劣势追回来,张弛几乎极限压榨了赛车机械性能,跑到了最后,赛车的刹车失灵,发动机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因此,在加速冲过终点的一刹那,张弛已经知道终点过后的那个弯道,他是不可能拐回来的,但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技巧,拿到了这个“死亡赛道”实至名归的冠军,他拼尽全力,也死而无憾。
这就是一个赛车手的终极荣誉感,在虽死犹生中,找到人和车最契合的极限。
在《飞驰人生》的巴音布鲁克之战时,影片仿佛换了个拍法,以激情画面与感动的慢镜相互配合,燃爆的视觉语言把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普通观众,带入到如梦似幻的紧张情绪之中。沉浸于张弛“为梦想而死”的感动,观众由衷的陷入到激情澎湃的往日情怀,心甘情愿、不能自拔。
片尾,赛车与飞机的对决,与其说是一个“轻松的笑话”,不如说是一个“沉重的梦想”。
张弛与儿子张飞之间的父子真情虽然着墨不多,但尤其感人。如果小飞驰得到了噩耗,意识到爸爸张弛“再也回不来了”之后,那个父子之间的赛车约定也跟着烟消云散了。
然而,韩寒将本该阴阳相隔的父子,安排在同一辆赛车中,还设计成了赛车与飞机比速度的剧情,其实,也是一种“笑中带泪”。
温馨、浪漫的父子同车出赛,再一次点燃了所有观众的泪点与笑点,对所有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