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事年表

如题所述

184年黄巾起义,同年大赦天下,党锢之祸结束

189年灵帝病亡,同年董卓入京,废少立献

190年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同年迁都长安

191年孙坚攻刘表之战中阵亡,同年袁绍夺韩馥冀州,强立刘虞为帝遭拒绝

192年王允谋杀董卓,李傕、郭汜入长安诛杀王允,马腾、韩遂等人讨伐李傕、郭汜被击败,曹操领东郡太守,同年破青州黄巾,进兖州牧

193年陶谦杀曹嵩,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公孙瓒杀刘虞占据幽州,刘备领豫州刺史

194年孙策渡江,陈宫、张邈引吕布入主兖州,曹操再度平定兖州,郭汜破冯翊羌人,刘备领徐州牧,益州牧刘焉死,吕布夺取徐州,刘备改驻小沛

195年李傕郭汜反目交兵,献帝向东出逃,曹操迎献帝,袁绍击杀臧洪,孙策击败刘繇

196年曹操评定汝南、颍川黄巾余党,移驾幸许都,袁术攻刘备未果,孙策破王朗

197年袁术称帝,曹操被张绣击败,袁术攻打吕布大败而归,曹操击破袁术,袁术逃亡淮南,钟繇都督关中,孙策破陈瑀夺得吴郡

198年曹操破张绣,灭亡吕布势力,李傕、郭汜身死,河内太守张扬遇刺,眭固统领河内,孙策平定丹杨

199年曹操杀眭固夺取河内,袁绍破公孙瓒,孙策夺庐江,刘备斩杀车胄复夺徐州,张绣归降曹操

200年董承谋反,曹操击破刘备,官渡之战,刘备依附刘表,孙策遇刺

201年曹操仓亭之战再破袁绍,

202年袁绍身死,袁家一分为二,刘璋平定赵韪

203年曹操兴学,孙权平定多处起义,蔡琰归汉

204年曹操破邺,同年攻破南皮击杀袁谭

205年曹操破乌桓,张燕归降,高干造反

206年乐进破壶关,平定高干,并州安定

207年曹操再讨乌桓,袁尚袁熙遭公孙康斩杀,三顾茅庐

208年刘表死,曹操进据荆州,刘备逃亡江夏,同年赤壁之战

209年江陵之战,第一次合肥之战,刘备进驻荆南

210年刘备借“荆州”

211年曹操破马超,刘备入驻葭萌

212年马腾被灭族,曹操再破马超,曹操南征孙权,刘备开始进攻西川

213年曹操进魏公

214年孙权夺得皖城皖城,伏完谋反

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刘孙平分荆南,第二次合肥之战

216年曹操进魏王,赐死崔琰

217年汉中之战爆发,许都叛乱

218年曹彰平定代郡,曹洪破张飞、马超,许都叛乱平定,魏讽案

219年宕渠之战,刘备攻克汉中,进位汉中王,襄樊之战,吕蒙夺荆州

220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称帝,孟达叛蜀投魏,同年刘备赐死长子刘封

221年刘备称帝,夷陵之战爆发

222年孙权称吴王,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侵吴,魏国通西域

223年刘备死,南中叛蜀

224年曹丕再次伐吴,田豫破鲜卑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梁习破鲜卑,曹丕三度伐吴

226年曹丕死

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

228年街亭之战,二出祁山,田豫再战鲜卑

229年孙权称帝,三出祁山

230年孙权遣卫温、诸葛直通夷州,曹真伐蜀,青阳溪之战,四出祁山

231年五出祁山,曹真、张郃死,司马懿统领关中魏军,卫温、诸葛直归,被孙权处斩

232年马忠平定南中

233年满宠筑新城,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通高丽

234年六出祁山,同年诸葛亮死,汉献帝死,潘濬平定武陵蛮,诸葛恪进讨山越

235年杨仪灭魏延三族

236年公孙渊自立,高丽斩杀吴国使者

237年公孙渊称帝,吴国发行“500钱”铜钱

238年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吴国发行千钱铜钱

239年曹叡死,曹芳即位,曹爽辅政

240年向宠讨伐汉嘉郡,遇害,张嶷平定越巂郡

241年吴国伐魏,姜维入凉州屯田

242年吴国攻儋耳、珠崖

243年倭女王遣使至魏,扶南王遣使至吴

244年曹爽、夏侯玄伐蜀不利,毋丘俭大破高句丽

245年建业叛乱

246年吴国废除大钱,蜀汉大赦

247年曹爽弄权,司马懿称病

248年陆胤平交趾,邓芝平涪城

249年高陵政变,夏侯霸降蜀

250年王凌声讨司马懿

251年王基、州泰大破东吴,司马懿诈擒王凌,王凌自杀,童奶奶司马懿病亡

252年孙权死

253年费祎遇刺,姜维成为大将军,同年进围南安,陈泰、郭淮解围

254年雪中奋短兵,诸葛恪北伐新城,曹芳被废,张缉、李丰谋司马师,事败被杀,夏侯玄受牵连而死,姜维狄道北伐

255年毋丘俭、文钦寿春起兵造反被镇压,司马师死,姜维大败王经,陈泰、邓艾、胡奋击退姜维

256年孙峻专权谋杀诸葛恪,同年病死,孙綝继立,邓艾段谷大破姜维

257年孙峻诛杀滕胤、吕据专权,诸葛诞通吴,起兵讨伐司马昭,杀乐綝

258年孙綝废孙亮,孙休继立设计斩杀孙綝,将孙峻、孙綝移除族谱,胡奋破诸葛诞,灭其三族

259年姜维废魏延所设汉中要塞,设汉、乐二城

260年司马昭杀曹髦

262年姜维出走沓中

263年钟会入汉中,邓艾灭蜀

264年姜维、钟会叛,事败被杀,司马昭进晋公,孙休死,孙皓继立

265年司马昭死,曹魏灭亡,司马炎称晋王,同年称帝

266年西晋正式建立

279年西晋决计伐吴,夺取荆州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

扩展资料:

列举介绍:

1、黄巾之乱

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 。

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 ,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 。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

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

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 ,切断与朝廷的关系。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

188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  。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 ,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 。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

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2、董卓乱政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最后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  。

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 、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 。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

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 。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 。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

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 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2

1、黄巾起义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董卓乱政

中平六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

3、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4、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

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

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胜,东吴败逃。在208年、233年、234年,东吴攻城不克,从容撤军,未分胜负。

5、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1、黄巾起义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董卓乱政

中平六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

3、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4、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夷陵之战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04

三国大事年表如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为了报仇孙权夺取荆州和杀死关羽,在他成为皇帝后不久,率领数万军队到东部讨论孙权。222年,他在夷陵被鲁迅打败,蜀汉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成为三国中最弱的国家。

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武王。229年,他被命名为武昌皇帝(现湖北省鄂城市)。他的国名叫“吴”,元代改为黄龙元年,历史名为“东吴”。后来,他们转移资金来建立自己的企业,从那时起,三国正式建立了三方地位。

前十年(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的变化,司马迁控制了大权。王陵、吴秋剑尖、诸葛寿辰等三人先后三次袭击司马家,均以失败告终。

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 ,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 ,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188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

190年,太寿桥以北京师范大学三大王子的名义,虚报了董卓的恶行,联系了牧民、暗杀者和太寿,与董卓作了斗争。当地共有十一支军队参军,并联合起来,以促进袁绍成为历史上被称为“关东军”的同盟领袖。

195年,由于李立礼和郭甫的内部不和,发生了一场内部斗争,他们分别将皇帝和大臣作为人质。长安卷入了一场战争。

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瑜等关中将领,与被暗杀的最初由关中决定的李李力作战。

197年,袁书在寿春被封为皇帝,国名为程。他最终被曹操和刘备征服了。194年,宜州牧民刘岩病死。他的儿子,刘璋,在汉代中期接管并脱离了张禄。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抓住刘彪死的机会,南下。他的儿子刘聪向曹操投降了。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打败,逃到峡口。

211年,刘备的总部进入宜州,逐渐占领了刘璋的旧地。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取汉中,关羽也袭击了曹军,孙权派鲁蒙攻打关羽,占领了荆州大部分地区,与汉军在三峡对峙。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263年,司马昭派钟辉、邓艾、诸葛旭到蜀汉南部与蜀汉将军江卫交战。

司马昭于265年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在鼎都洛阳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280年1月,孙浩、张毅率领沈英、孙振都渡江抗击王浑君,但均被击败。在长江沿岸,王俊军与其他晋军合作,攻占西陵、江陵、武昌、荀阳。杜宇还占领了荆州南部。

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

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  :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184年黄巾起义,同年大赦天下,党锢之祸结束

189年灵帝病亡,同年董卓入京,废少立献
190年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同年迁都长安
191年孙坚攻刘表之战中阵亡,同年袁绍夺韩馥冀州,强立刘虞为帝遭拒绝
192年王允谋杀董卓,李傕、郭汜入长安诛杀王允,马腾、韩遂等人讨伐李傕、郭汜被击败,曹操领东郡太守,同年破青州黄巾,进兖州牧
193年陶谦杀曹嵩,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公孙瓒杀刘虞占据幽州,刘备领豫州刺史
194年孙策渡江,陈宫、张邈引吕布入主兖州,曹操再度平定兖州,郭汜破冯翊羌人,刘备领徐州牧,益州牧刘焉死,吕布夺取徐州,刘备改驻小沛
195年李傕郭汜反目交兵,献帝向东出逃,曹操迎献帝,袁绍击杀臧洪,孙策击败刘繇
196年曹操评定汝南、颍川黄巾余党,移驾幸许都,袁术攻刘备未果,孙策破王朗
197年袁术称帝,曹操被张绣击败,袁术攻打吕布大败而归,曹操击破袁术,袁术逃亡淮南,钟繇都督关中,孙策破陈瑀夺得吴郡
198年曹操破张绣,灭亡吕布势力,李傕、郭汜身死,河内太守张扬遇刺,眭固统领河内,孙策平定丹杨
199年曹操杀眭固夺取河内,袁绍破公孙瓒,孙策夺庐江,刘备斩杀车胄复夺徐州,张绣归降曹操
200年董承谋反,曹操击破刘备,官渡之战,刘备依附刘表,孙策遇刺
201年曹操仓亭之战再破袁绍,
202年袁绍身死,袁家一分为二,刘璋平定赵韪
203年曹操兴学,孙权平定多处起义,蔡琰归汉
204年曹操破邺,同年攻破南皮击杀袁谭
205年曹操破乌桓,张燕归降,高干造反
206年乐进破壶关,平定高干,并州安定
207年曹操再讨乌桓,袁尚袁熙遭公孙康斩杀,三顾茅庐
208年刘表死,曹操进据荆州,刘备逃亡江夏,同年赤壁之战
209年江陵之战,第一次合肥之战,刘备进驻荆南
210年刘备借“荆州”
211年曹操破马超,刘备入驻葭萌
212年马腾被灭族,曹操再破马超,曹操南征孙权,刘备开始进攻西川
213年曹操进魏公
214年孙权夺得皖城皖城,伏完谋反
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刘孙平分荆南,第二次合肥之战
216年曹操进魏王,赐死崔琰
217年汉中之战爆发,许都叛乱
218年曹彰平定代郡,曹洪破张飞、马超,许都叛乱平定,魏讽案
219年宕渠之战,刘备攻克汉中,进位汉中王,襄樊之战,吕蒙夺荆州
220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称帝,孟达叛蜀投魏,同年刘备赐死长子刘封
221年刘备称帝,夷陵之战爆发
222年孙权称吴王,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侵吴,魏国通西域
223年刘备死,南中叛蜀
224年曹丕再次伐吴,田豫破鲜卑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梁习破鲜卑,曹丕三度伐吴
226年曹丕死
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
228年街亭之战,二出祁山,田豫再战鲜卑
229年孙权称帝,三出祁山
230年孙权遣卫温、诸葛直通夷州,曹真伐蜀,青阳溪之战,四出祁山
231年五出祁山,曹真、张郃死,司马懿统领关中魏军,卫温、诸葛直归,被孙权处斩
232年马忠平定南中
233年满宠筑新城,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通高丽
234年六出祁山,同年诸葛亮死,汉献帝死,潘濬平定武陵蛮,诸葛恪进讨山越
235年杨仪灭魏延三族
236年公孙渊自立,高丽斩杀吴国使者
237年公孙渊称帝,吴国发行“500钱”铜钱
238年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吴国发行千钱铜钱
239年曹叡死,曹芳即位,曹爽辅政
240年向宠讨伐汉嘉郡,遇害,张嶷平定越巂郡
241年吴国伐魏,姜维入凉州屯田
242年吴国攻儋耳、珠崖
243年倭女王遣使至魏,扶南王遣使至吴
244年曹爽、夏侯玄伐蜀不利,毋丘俭大破高句丽
245年建业叛乱
246年吴国废除大钱,蜀汉大赦
247年曹爽弄权,司马懿称病
248年陆胤平交趾,邓芝平涪城
249年高陵政变,夏侯霸降蜀
250年王凌声讨司马懿
251年王基、州泰大破东吴,司马懿诈擒王凌,王凌自杀,童奶奶司马懿病亡
252年孙权死
253年费祎遇刺,姜维成为大将军,同年进围南安,陈泰、郭淮解围
254年雪中奋短兵,诸葛恪北伐新城,曹芳被废,张缉、李丰谋司马师,事败被杀,夏侯玄受牵连而死,姜维狄道北伐
255年毋丘俭、文钦寿春起兵造反被镇压,司马师死,姜维大败王经,陈泰、邓艾、胡奋击退姜维
256年孙峻专权谋杀诸葛恪,同年病死,孙綝继立,邓艾段谷大破姜维
257年孙峻诛杀滕胤、吕据专权,诸葛诞通吴,起兵讨伐司马昭,杀乐綝
258年孙綝废孙亮,孙休继立设计斩杀孙綝,将孙峻、孙綝移除族谱,胡奋破诸葛诞,灭其三族
259年姜维废魏延所设汉中要塞,设汉、乐二城
260年司马昭杀曹髦

262年姜维出走沓中
263年钟会入汉中,邓艾灭蜀
264年姜维、钟会叛,事败被杀,司马昭进晋公,孙休死,孙皓继立
265年司马昭死,曹魏灭亡,司马炎称晋王,同年称帝
266年西晋正式建立

279年西晋决计伐吴,夺取荆州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