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和山东卷的答案

如题所述

参考答案 全国的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B 3、A 4、B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6、A 7、C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B 10、D
四、(23分)
11、(10分)
(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12、(8分)
(1)“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3、(5分)
(1)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五、(22分)
14、(4分)
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 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③王维《渭城曲》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6分)
(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16、(6分)
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17、(6分)
第一问:
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
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六、(15分)
18、(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19、示例:
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参考答案
第I 卷(共36 分)
一、(15 分 分)
1.C. 2.B 3.A 4.D 5.C
二、(9 分,每小题3 分)
6.A 7.A 8.B
三、(12 分,每小题3 分)
9.C 10.C 11.D 12.B
四、(24 分)
13. ( l )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 2 ) “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 (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 l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 2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 个小题)( 6 分)
(1)不耻下问 惟有饮者留其名
(2)江月何年初照人 东篱把酒黄昏后
(3)不知我者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4)善假于物也 似诉平生不得志
五、( 12 分)
16. 示例:美德让你一生受益
17.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18.略
六、(18 分)
19. ( l )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 “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 2 )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
20. ( l )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
( 2 )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答“表现歌德非同一般。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也可。
21. ( l )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答出“因为恩格斯是伟人,他的话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广为人知,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意思也可。
( 2 )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
22.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 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 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二)
23.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
“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24.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25.《中国文化要义》 哲学味太浓;《 乡村建设理论》 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26.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l )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 )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 )中心内容的确立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 )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7
你想作弊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