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推荐一部鲁迅的作品,并写出推荐理由(不多于五十字)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5

推荐:《彷徨》。

推荐语:《彷徨》收入的是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看着那些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倍感“孤独”和 “彷徨”。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鲁迅的小说结构大都是单线发展,很少有错综复杂的结构,常常是将生活中的几个生活片断串联起来,构成“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复调式结构。如《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讲的都是别人的事,但在讲的过程中又不时穿插“我”的个人经历。

比如《祝福》有三个描写视点:即“我”“祥林嫂”“鲁镇”。“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意在表现小说的“吃人”主题,这是读者普遍关注、一看便知的。

“我”与“鲁镇”的关系则暗含了“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情节模式,“虽说是故乡,然而也没有家,所以只好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这样的叙述显然就是“离去”又“归来”的表述。而“我”决计要离开鲁镇的。

因为“我”作为一个知识者,一次偶然的回乡居然扮演了祥林嫂灵魂审问者的角色,祥林嫂的死, “我”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显示出“我”灵魂深处的浅薄和软弱,而这一切又与鲁镇的传统精神不无相关联。因此“我”的“再离去”就是对家乡生存困境的逃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0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第4个回答  2013-02-28
作品:《阿Q正传》
推荐理由:表现出了旧社会受到残酷压迫剥削下的劳动者,却未能有觉醒的思想,而是利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的典型形象。其“精神胜利法”揭露了我国国民的劣根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