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仁、义、礼、智、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思想代表,“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文化发展中,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规范要求,更是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儒家思想也是重要的企业管理思想,需要我们细细研学。

人资管理要“仁”。 “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何为“仁”?《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论语中对“仁”的注释,即对他人的关爱,体现了与人相处的和谐原则。

对现代企业人资管理而言,“仁”即人本思想的核心,不仅体现在对员工的关怀,更表现在创建和谐的氛围。首先,企业要真心关爱职工。中国人“家文化”的积淀之厚,渗透到了企业的各方各面,管理企业就像管理一个大的家庭,只有真正用心对待员工,员工才能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其次,企业还要创造和谐的氛围,如何将企业之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有机融合,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

和谐发展要“礼”。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儒家思想中的“礼”,泛指任何个体之间的一切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儒家的“礼”在调和企业人际关系、引导企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和以往的企业管理逐渐不同,当今企业的发展不再是金字塔式的一层压一层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着高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自治管理的管理架构,在表面的自治和民主之下,“礼”的思想可为我们从新建立起一种内生的秩序,实现散而不乱、民主而不乱粹。另一方面,我们常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礼”的思想也为我们树立“规矩”意识提供了思想保障,引导企业的高效和谐发展。

合作交流要“义”。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里的“义”定义为去做该做的事。何为该做的事?孔子认为“义”应该以尊贤为核心。

在现代企业中,什么是该做的事?可以说,所有企业都逐利而生。如何能不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对待企业员工,要“贵义贱利”,让每个员工都感觉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从而把自己视作企业的一份子,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对待合作伙伴,要严守商业信誉,哪怕吃亏、贴钱也能按照起初的商业承诺做下去,甚至于能做到主动让利。只有把握好了“义”之道德天平,懂得了取和舍之间的平衡,才可能在内部协调好利益分配,在外部处理好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做到长期的和谐、互利、共赢,从而共同发展壮大。

创新发展要“智”。

在古代文化里,“智”即可同“知”,是儒家大智慧的一种体现。孟子曾说过:“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儒家之“智”是对人对事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与“知”等同。

在企业管理中,“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企业管理者的“智”用,以及企业员工的“智”学。首先,儒家之“智”的管理内涵表现在作为企业管理层面的人,必须对企业各项事务及人员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否者容易造成混乱。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深入理解儒家之“智”,然后运用到企业,才能做到企业管理之“明”,做到知人善任,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其次,儒家之“智”的管理内涵表现在企业员工的“智”学。在现代知识型、智力密集型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接受能力更是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持续的智力创新和变革才能让企业傲立于市场的浪潮之中长期生存。

经营销售要“信”。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要求人们要“复”,即实践和履行。《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信”已经成为了君子相交的根本。

儒家之“信”,不仅包括个体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了集体中间的互动。儒家之“信”的管理内涵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儒家之“信”在企业管理层面,要想实现企业管理的大治,就一定要诚信为本,作为管理层面的人若不能言而有信,则容易失去企业立足之根本,管理也就无法延续。第二,儒家之“信”还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只有企业员工信任企业,认为在这个企业工作,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生活,员工才肯积极投身到事业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