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历 冬至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或23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关于冬至的来历只有两种说法流传较广,但是冬至习俗还蛮多的,顺便介绍三个冬至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冬至的来历🌷

✨🌹冬至来历之一:源于干支历说🌹✨

说起冬至的来历,离不开24节气的划分。上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参照,把斗柄自东向西旋转一周,计算为一年,并结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点,以此来反应“时候、气候、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种纪年方式,被称为干支纪年,而这24个节点,便是24节气。由此,冬至也就产生了。

在干支纪年中,24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让24节气,可以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这就是汉武帝年间,颁布的太初历。在太初历中,冬至是24节气之首,也是一年之始。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仪式,并且还会放假,称为“贺冬”,并最终定为冬至。


✨🌹冬至来历之二:土圭测影说🌹✨

圭表测影确立的“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土圭测影”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相传,我国中原地区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在天文上,因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所以影子最长。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因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境内,夏至日在北回归线上“立竿无影”。经过长期的反复观测记录正午日影,确定一年中影子最长与最短的位置,因此可确立冬至与夏至。

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中原地区就开始使用“圭表”测影了。土圭是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工具。使用“圭表”测影,通过测量土圭显示的日影长短,求得冬至日。


二、🌷冬至的习俗🌷

✨🌹冬至习俗之一:藏冬冰🌹✨

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入窖中,窖深约二丈,将冰藏入后,立即将窖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入春后取出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照例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在古代,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制冷技术,不能人工制造冰块,但是聪明的古人却巧妙利用着当时的生产条件,摸索出一套利用天然冰块的消暑法,具体说来就是“冬冰夏用”,这就是藏冬冰习俗由来。


✨🌹冬至习俗之二:冬至赠鞋🌹✨

冬至节,民间还有赠鞋习俗,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三国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中就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冬至:“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因此以前的冬至也叫“履长节”。意思就是冬至一阳生,初生的阳气从地下开始往上走,也就是从脚开始往上,所以送一双鞋子护住初生的阳气,以保平安。俗话说“冬至一阳生,送鞋保安康”,就是这个意思。


✨🌹冬至习俗之三:吃馄饨🌹✨

冬至养生吃馄饨,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除了形态相似,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冬至节气喝一碗馄饨,热气腾腾暖暖身吧。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老北京民间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相传,苏州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大美女西施。还有一说,汉朝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节的时候,还会吃很多传统食物,有地地区还会蒸馒头,吃年糕,打糍粑等等,都是和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有关。其实不管吃什么,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迎接冬至年的到来,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5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因此冬至还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冬至的来历吧。


冬至来历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周公在黄河流域采用“圭表测影法”测定节气,作为指导中原地区农事的历法补充,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测出日短至(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的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朝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年,当时的冬至节就是新年,一直到汉朝仍是如此。

冬至起源于周公测定节气,而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在推行夏历后,冬至和新年便成了两个节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要吃馄饨、饺子等美食以示庆贺。


冬至习俗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冬至的来历了,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哪些来历呢?

第2个回答  2023-02-23
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日短至”。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南北地区冬至传统饮食习俗
1、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饺子。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6、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7、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含义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有人表示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过冬至有什么讲究
冬至讲究家人团圆,虽然不是法定节假人,但是在民间,还是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个晚饭比较好,一般父母都比较看重节日,节日时候能回一次家里,父母是会很开心的。
在民间,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一般冬至当天北方普遍会吃饺子,南方多数会吃汤圆,很多地方都会喝羊肉汤。
保健养身,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同时,可以坚持晚间泡脚。
第3个回答  2023-03-01
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日短至”。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南北地区冬至传统饮食习俗
1、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饺子。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6、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7、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含义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有人表示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过冬至有什么讲究
冬至讲究家人团圆,虽然不是法定节假人,但是在民间,还是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个晚饭比较好,一般父母都比较看重节日,节日时候能回一次家里,父母是会很开心的。
在民间,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一般冬至当天北方普遍会吃饺子,南方多数会吃汤圆,很多地方都会喝羊肉汤。
保健养身,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同时,可以坚持晚间泡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09
1、冬至是来自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甚至可以把冬至当成新的一年来计算,比如在周朝的时候,冬至之后,便是新的一年。古人常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下一个循环就要开始了,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冬至,很多朝代都会把冬至定为元旦的形式来度过。

2、我经常说的日短至和日南至都和冬至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是充满智慧的,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现代科学的出现,但是古人们依然通过细心的观察留意到了冬至的特殊性。在冬至这一天,太阳正好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也是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