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嘉州,千里共婵娟手抄报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中秋圆月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寄托依恋家国的情,照亮思乡念亲的眼,指引归家团圆的路。中秋,是诗意的浪漫,更是丰富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蕴藏着华夏儿女对小家团圆、大家幸福、国泰民安的祈愿和追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最可贵的就是团圆,最该圆满的,是盼着相聚却总是聚少离多的温情。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佳节,丹桂飘香,玉露生凉。千百年来,中秋圆月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秋赏月超越了人们对于天象的解读与描绘,寄托了人们希望阖家团圆、家国和谐的期待和愿景。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像是一条国人所共有的精神纽带,维系着国人共同情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佳节,也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国与家始终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国家经历发展跨越,体现在无数家庭团圆的变迁中,无数家庭的兴旺又映照和支撑起国家的强盛,家国两相依,家庭命运总与国家兴衰、民族前途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无论是中秋佳节家庭和睦、亲人团圆的情结,还是中秋节背后坚守岗位、规避疫情风险的大局观,都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而这,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