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班主任接新班时应该做些什么?

如题所述

  一、尽快了解熟悉学生,完成班级事务管理的初步规模
  熟悉途径:1、学生档案材料:可以得到学生的基本信息,但价值不大;通过了解学生来源,为以后的教育积累资源。
  2、平时观察:新生军训虽然是以武警教官为主、班主任为辅进行,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整体观察自己班级的新学生,观察内容包括各个学生的身材体貌、行为举止、性格态度、人际关系等。如能处处留心,一个星期军训下来,基本上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学生信息来完成新学期座位表、班委会名单、卫生值日安排等事务的“待定”设计。而收缴学费、接待住宿生、教室坐班等时间就是深入学生、了解个体情况的最佳时机,我们班主任此时如果能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面对面的沟通,将能进一步摸清诸如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更多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些较详细信息的采集,将使班级内部事务安排的“待定”设计逐步趋向“确定”,为班工作的顺利开展抢得先机。
  3、其他途径:包括与家长的沟通,与学生(包括本人和其昔日同学)沟通等。
  二、立好规矩,营造属于本班的班级文化。
  俗语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般来说,我们的学生都是由来自本地区不同初级中学的毕业生组成,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有着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外化出来的纪律特性、思想特性、品行特性、习惯特性都大不相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多年的学生纪律规范的范本,里面的要求虽多却未能与时俱进,对当下的中学生起的触动作用并不大,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违纪处罚条例又措词生硬缺乏人文关怀,只能使学生被动遵守。所以必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规范化的《班级章程》(比如禁止在班上吃零食;早自习应提前10分钟到班,否则算迟到)。逐条让全班同学研究、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一致表决通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才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令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起属于自己班级的班级文化。
  三、保持与学生的恰当距离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人宜于远看,有人适合近观。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适当的“距离”又何尝不有助于教育的效果呢?
  师生间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有的甚至是称兄道弟,表面上看是师生同乐,气氛融洽,实际上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与放纵,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说”,从而自损威信。而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处理轻了,他们不当回事,处理重了,他们和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
  此外,我们与学生距离太远也不行。当学生好几天才见班主任一次,而班主任每次来都是一副居高临下,不苟言笑,布置完工作就走了,学生会对这样的班主任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如此以来,班里很多情况就无法获得,工作自然很难开展,而且学生对班主任可能因不了解而导致不信任,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严重脱离。
  千万不能和学生“平起平坐”,要让学生知道师生有别。不能以衡量要求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老师。
  四、班级管理既要“放权”,又要“收权”
  班级管理的常见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权威式的管理。这种管理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让学生信服。但是现在这样的管理越来越难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水平在迅速提高,民主意识在增强。第二种管理方式,就是民主的管理方式。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民主化管理班级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师生互动。需要说明的是,民主化管理并不是凡事由学生来做决定,也并不是全部让班委会来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班主任宏观调控,班干部自主管理。
  小事民主,大事专制。如班干部选举,班规拟定等需要民主,而推选优秀先进时往往平时肯干、敢管的学生不被同学认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灵活运用策略来肯定他们的工作。
  班级最重要的三个岗位:班长、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班主任要精挑细选。
  有时候也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管理风格,来个出其不意,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温和的人偶尔要发发火,严厉的人有时要露出笑容。
  五、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1.处理好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维护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
  学校年轻教师较多,包括班主任本身也比较年轻,一些学生自由散漫,自以为是,没大没小,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课堂上违纪了被老师发现,却不承认,还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着干,这样老师就无法正常上课了,这对老师以后的上课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时班主任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来维护教师的权威,原则是: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在课堂是绝对对的,有意见课下讨论。
  2.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有些学生家长蛮不讲理,一有问题就怪罪老师、学校,对这样的家长不能委曲求全,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保护好自己的权威和利益;
  由于考入我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的优等生,平时家长听惯了表扬,所以班主任在碰到问题时既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又不能一味告状,不然会引起家长、学生的一致反感,为以后的教育带来麻烦。
  3.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班级。
  学生相处一段时间后同桌之间,同宿舍之间,脾气性格相投的同学之间会形成小团体,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些小团体,通过排座位等方式使得小团体之间优势互补。
  在教育学生时也要注意策略,根据学生特点。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就要先肯定他的一些优点,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误;有些学生就喜欢跟老师胡搅蛮缠,你就要对他严厉些,让他知道老师的威严。
  六、值得关注的几个时间点
  1、开学第一个月
  第一个月是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中午和夜自修之前。这是学生一天中较长的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有些同学会利用这些时间在宿舍打牌、玩游戏等,要注意观察与引导。
  3、学期末或考试前。此时教师容易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学生会因而显得亢奋,如果放任自流会使原来有序的管理变得混乱。由“治”变“乱”很容易,而由“乱”变“治”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与精力。
  4、大型活动期间(校园艺术节)。
  5、周五放学后。这时候最容易暴露男女生交往过密的情况,从学校到车站这一段路是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6、不定期抽查。不要让学生感觉你检查宿舍或其他工作有规律,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在等待检查的状态。
  总的说来,班主任的工作已经没有了边界,似乎应是一个全能的人。现在的孩又极具个性和叛逆精神,班主任经常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前期工作是最辛苦的,习惯养成之后班主任就会轻松很多,理想的班主任与学生是老农民与庄稼的关系。庄稼在长大,老农民并不是时时地下田,只要天天去转一次,看一眼就行了。看到杂草,稍加拔除,看到水干了,加一点,满了就放一点。只有当发现了虫害的苗头后,他才会背起药桶,下田去治理。所以农民的忙是忙在收和种,培育期的农民是很悠闲的,这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5
一、尽快了解熟悉学生,完成班级事务管理的初步规模
熟悉途径:1、学生档案材料:可以得到学生的基本信息,但价值不大;通过了解学生来源,为以后的教育积累资源。
2、平时观察:新生军训虽然是以武警教官为主、班主任为辅进行,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整体观察自己班级的新学生,观察内容包括各个学生的身材体貌、行为举止、性格态度、人际关系等。如能处处留心,一个星期军训下来,基本上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学生信息来完成新学期座位表、班委会名单、卫生值日安排等事务的“待定”设计。而收缴学费、接待住宿生、教室坐班等时间就是深入学生、了解个体情况的最佳时机,我们班主任此时如果能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面对面的沟通,将能进一步摸清诸如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更多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些较详细信息的采集,将使班级内部事务安排的“待定”设计逐步趋向“确定”,为班工作的顺利开展抢得先机。
3、其他途径:包括与家长的沟通,与学生(包括本人和其昔日同学)沟通等。
二、立好规矩,营造属于本班的班级文化。
俗语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般来说,我们的学生都是由来自本地区不同初级中学的毕业生组成,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有着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外化出来的纪律特性、思想特性、品行特性、习惯特性都大不相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多年的学生纪律规范的范本,里面的要求虽多却未能与时俱进,对当下的中学生起的触动作用并不大,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违纪处罚条例又措词生硬缺乏人文关怀,只能使学生被动遵守。所以必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规范化的《班级章程》(比如禁止在班上吃零食;早自习应提前10分钟到班,否则算迟到)。逐条让全班同学研究、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一致表决通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才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令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起属于自己班级的班级文化。
三、保持与学生的恰当距离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人宜于远看,有人适合近观。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适当的“距离”又何尝不有助于教育的效果呢?
师生间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有的甚至是称兄道弟,表面上看是师生同乐,气氛融洽,实际上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与放纵,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说”,从而自损威信。而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处理轻了,他们不当回事,处理重了,他们和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
此外,我们与学生距离太远也不行。当学生好几天才见班主任一次,而班主任每次来都是一副居高临下,不苟言笑,布置完工作就走了,学生会对这样的班主任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如此以来,班里很多情况就无法获得,工作自然很难开展,而且学生对班主任可能因不了解而导致不信任,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严重脱离。
千万不能和学生“平起平坐”,要让学生知道师生有别。不能以衡量要求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老师。
四、班级管理既要“放权”,又要“收权”
班级管理的常见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权威式的管理。这种管理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让学生信服。但是现在这样的管理越来越难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水平在迅速提高,民主意识在增强。第二种管理方式,就是民主的管理方式。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民主化管理班级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师生互动。需要说明的是,民主化管理并不是凡事由学生来做决定,也并不是全部让班委会来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班主任宏观调控,班干部自主管理。
小事民主,大事专制。如班干部选举,班规拟定等需要民主,而推选优秀先进时往往平时肯干、敢管的学生不被同学认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灵活运用策略来肯定他们的工作。
班级最重要的三个岗位:班长、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班主任要精挑细选。
有时候也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管理风格,来个出其不意,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温和的人偶尔要发发火,严厉的人有时要露出笑容。
五、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1.处理好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维护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
学校年轻教师较多,包括班主任本身也比较年轻,一些学生自由散漫,自以为是,没大没小,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课堂上违纪了被老师发现,却不承认,还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着干,这样老师就无法正常上课了,这对老师以后的上课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时班主任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来维护教师的权威,原则是: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在课堂是绝对对的,有意见课下讨论。
2.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有些学生家长蛮不讲理,一有问题就怪罪老师、学校,对这样的家长不能委曲求全,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保护好自己的权威和利益;
由于考入我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的优等生,平时家长听惯了表扬,所以班主任在碰到问题时既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又不能一味告状,不然会引起家长、学生的一致反感,为以后的教育带来麻烦。
3.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班级。
学生相处一段时间后同桌之间,同宿舍之间,脾气性格相投的同学之间会形成小团体,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些小团体,通过排座位等方式使得小团体之间优势互补。
在教育学生时也要注意策略,根据学生特点。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就要先肯定他的一些优点,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误;有些学生就喜欢跟老师胡搅蛮缠,你就要对他严厉些,让他知道老师的威严。
六、值得关注的几个时间点
1、开学第一个月
第一个月是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中午和夜自修之前。这是学生一天中较长的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有些同学会利用这些时间在宿舍打牌、玩游戏等,要注意观察与引导。
3、学期末或考试前。此时教师容易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学生会因而显得亢奋,如果放任自流会使原来有序的管理变得混乱。由“治”变“乱”很容易,而由“乱”变“治”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与精力。
4、大型活动期间(校园艺术节)。
5、周五放学后。这时候最容易暴露男女生交往过密的情况,从学校到车站这一段路是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6、不定期抽查。不要让学生感觉你检查宿舍或其他工作有规律,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在等待检查的状态。
总的说来,班主任的工作已经没有了边界,似乎应是一个全能的人。现在的孩又极具个性和叛逆精神,班主任经常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前期工作是最辛苦的,习惯养成之后班主任就会轻松很多,理想的班主任与学生是老农民与庄稼的关系。庄稼在长大,老农民并不是时时地下田,只要天天去转一次,看一眼就行了。看到杂草,稍加拔除,看到水干了,加一点,满了就放一点。只有当发现了虫害的苗头后,他才会背起药桶,下田去治理。所以农民的忙是忙在收和种,培育期的农民是很悠闲的,这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0| 评论
56 分钟前nc450695 | 一级要开学了,我是一名新老师,即将成为一年级班主任,在报到日我应该做些什么?然后给他们每人准备一张物品单:包括上学需要的各种文具等;每人一张作息时间 0| 评论
46 分钟前 万里摆渡孤心人 | 一级首先,放平心态,不要把自己当作小学老师,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家长,不可打骂孩子,要尽量用做游戏的方式教课,但决不能放纵孩子,要在他们的心灵还未成熟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 评论
1 分钟前南宫凝悦 | 一级首先要给新的小学生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和和气气,让孩子有安全感。然后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时,答对了,要微笑鼓励,(切勿不可鼓励每次都用“你真棒”等话,会让孩子太骄傲,其他的孩子心里不平衡。)有些学习不怎么样的孩子,多多鼓励回答问题。
最好让孩子在游玩中发现知识,让孩子们劳逸结合。
批评是不可太过,微笑,克制住情绪,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也有叫他怎样改。
第2个回答  2012-08-15
首先要给新的小学生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和和气气,让孩子有安全感。然后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时,答对了,要微笑鼓励,(切勿不可鼓励每次都用“你真棒”等话,会让孩子太骄傲,其他的孩子心里不平衡。)有些学习不怎么样的孩子,多多鼓励回答问题。
最好让孩子在游玩中发现知识,让孩子们劳逸结合。
批评是不可太过,微笑,克制住情绪,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也有叫他怎样改。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2-08-15
首先,放平心态,不要把自己当作小学老师,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家长,不可打骂孩子,要尽量用做游戏的方式教课,但决不能放纵孩子,要在他们的心灵还未成熟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4个回答  2012-08-16
在做准备工作之前一定要保持微笑,要做一个传播微笑种子的传播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