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抵巇第四:抵巇之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2022.04.30周六晴D12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19

《鬼谷子》抵巇第四

【引言】

    “抵巇术”具体讨论的是游说之士的从政原则与处世态度,这种方法是纵横家处理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方针。 抵,本义是击、接触,可引申为处理、利用。巇,原为险峻、险恶之意,后引申为缝隙、矛盾、漏洞等意。抵巇,就是针对社会所出现的裂缝(即各种矛盾与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手段。

    《鬼谷子》曰:“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态度。“巇”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万事万物都会有裂缝、矛盾或漏洞,小的裂痕会酿成大的裂隙,而裂缝的出现是有征兆的。圣智之士能够防微杜渐,及时“抵巇”,从而做到知兆联于初萌,塞缝隙于始见。“抵”住缝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抵”使裂痕闭塞,通过“抵”使裂痕减小,通过“抵”使裂隙消失,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抵巇术”分两种,一种是消除隐患的“抵”己之“巇”,一种是乘人之隙的“抵”人之“巇”。对己之“巇”,应修补纠正;对人之“巇”,应洞察利用。

    抵巇的基础是了解,是观察,是推理。 事有自然,物有合离。世界的本质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以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巇隙。 运用“抵巇术”,应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着眼全局。 如果世道还可挽救,就采取措施查补漏洞,“抵而塞之”;如果世道不可挽救,就循其漏洞,乘隙而击,“抵而得之”。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才可以掌握天地间的神妙变化。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1]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2]也。罅者,(山间)[3]也。(山间)者,成大隙也。 巇始有眹[4],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此谓抵巇之理也。

    【注释】

    [1]辞:言辞。

    [2]罅(xià):同“隙”,缝隙,指小缝。

    [3](山间)(jiàn):通“涧”,山沟,这里指大缝隙。

    [4]眹(zhèn):兆迹,迹象。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自然发展规律,事物也都有聚散离合的法则。有的近在身边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距离很近却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很远却能了解得很清楚,是能够对历史和现状做出深入研究,用经验来推论将来的缘故。巇,也就是罅,小的裂缝不管,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缝。 小的裂缝刚刚出现兆迹时,通过“抵”使其闭塞,通过“抵”使其减小,通过“抵”使其破裂停止,通过“抵”使其隐匿,通过“抵”来取代它。这就是抵巇之术堵塞缝隙的基本原理。

    【原文】

    事之危[1]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 因化[2]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3]。经起秋毫[4]之末,挥之于太山[5]之本。 其施外,兆萌芽蘖[6]之谋,皆由抵巇。 抵巇之隙,为道术[7]用。

    【注释】

    [1]危:危险的征兆。

    [2]因化:顺应变化。

    [3]细微:这里指产生罅隙的原因。

    [4]秋毫:秋日羊毫,以喻细微。

    [5]太山:即泰山,以喻大而坚固的物体。

    [6]芽蘖(niè):伐木后从根部生发的新芽。

    [7]道术:这里指游说处世权术。

    【译文】

    当事情出现危险征兆的时候,圣人能洞察一切,并且采取措施进行自保。在能够自保后,圣人会顺应事物的变化并暗中思量琢磨,制定各种策略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事情初起时如秋毫之末那样微小,发展起来就可以产生撼动泰山根基的效果。所以 把德政向外推行时,一定要运用抵巇之术,在罅隙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发现,并采用抵巇之术来弥补。 抵巇堵塞缝隙,是游说处世权术。

    【原文】

    天下纷错[1],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2],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3]。父子离散[4],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 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5],抵而塞之。三王之事[6],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7],能抵为右[8]。

    【注释】

    [1]错:混乱,骚乱。

    [2]谗贼:指用恶劣言行加害于人。

    [3]射:射箭,这里指战斗。

    [4]父子离散:“父不父,子不子”,指父子关系失去礼仪。

    [5]五帝之政:指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那样的德政。相传五帝时行禅让之法。五帝,一说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一说为少昊、颛顼、高辛、尧、舜。

    [6]三王之事:指像禹、汤、文王那样的政事,夏、商、周三代皆以征伐得天下。

    [7]当此之时:指战国时期。

    [8]右:上。古礼尚右,以右为上。

    【译文】

    天下都纷乱动荡的时候,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没有道德。小人就会谗害圣贤,贤能之人也不会被任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贪赃枉法者兴风作浪,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国家纲纪土崩瓦解,以致各种势力互相攻战杀伐,父子离散不合,彼此反目成仇。这些就叫作“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对付这种局面。 当国家还能够治理时,就采取措施弥补漏洞,恢复原状。如果国家不可治理,就循其缝隙,毁掉它后再重新塑造。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 五帝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堵塞天下,帮其弥补漏洞。三王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取代它,从而得到天下。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其次数之多已无法统计。在这个时候,善于运用抵巇之术者就能成功。

    【原文】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1],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2]。

    【注释】

    [1]无可抵:没有可以抵击的缝隙,指太平盛世。 隙,指太平盛世。

    [2]天地守神:把守天地的精神,这里指能掌握自然规律的变化。

    【译文】

    自天地有离合、始终以来,裂隙总是相伴相随,我们不可不留心观察。 用捭阖之术去明察世道,又能运用抵巇之术解决问题的,就是圣人了。 所谓圣人,乃是天地的使者。假如世间没有裂隙需要抵塞,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当世间出现裂隙需要抵塞时,就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这种方法可以协助君主治理国家,也可以对百姓进行督查,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就能够掌握天地间一切自然规律的变化。

【收获】

1.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抵巇之术。

2.用捭阖之术去明察世道,又能运用抵巇之术解决问题的,就是圣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