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默想03:称义的原理

如题所述

读经:罗马书3:21-31

在圣经中有两座重要的山,旧约是西乃山,新约是加略山。西乃山是神借着摩西颁布律法的山,律法是定罪的。加略山是神借着耶稣宣告赦罪的山。基督徒的生命经历,是先来到西乃山被定罪,然后来到加略山被称义。

称义是一个法庭用语,一个嫌疑犯被宣告无罪,当庭释放,这就是称义的含义。称义的反面就是定罪,诗歌唱道:“因信称义,永不再定罪,是何等平安喜乐。”

保罗从罗马书1:18-3:20阐述我们都在罪恶之下,我们都是被定罪之人。罗3:21开头有一个字“但”,这个转折词表示事情发生翻转,这是从定罪到称义的翻转。从罗3:21-5:21保罗又用了三章的经文在论述称义的教义。

马丁路德认为因信称义的教义是整个基督教教义的根基,马丁路德重新发现福音,这是因信称义的福音,掀起了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要明白有关称义的原理,罗3:21-31的经文是非常关键的经文。

首先,我们看到称义是唯独恩典。

恩典是人不配得的,不是人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的,乃是无功受惠的。

在称义的事情上,我们的贡献是零,没有我们半点的参与,没有我们半点的功劳。

我们的称义源于神丰富的恩典,经上说是叫我们白白的称义。恩典的教义,使我们在神面前没有任何夸口的余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其次,我们看到称义是唯独基督。

耶稣基督是我们称义的根基,离开耶稣基督,就没有称义的可能。

耶稣基督为我们做了双重意义的牺牲,好叫我们可以得着神的义。

第一,耶稣为我们做了救赎性的牺牲。

救赎是一个市场用语,将我们带到奴隶市场,付出赎金将一个奴隶赎买,使他得着释放和自由,这个行动就叫做救赎。

耶稣基督不是用金银等物,乃是用自己的宝血将我们救赎,使我们得着释放和自由。他是向神付了赎金,满足神公义的要求。我们亏欠神的义,耶稣借着舍命流血满足神的义。

第二,耶稣为我们做了挽回性的牺牲。

挽回是一个祭祀用语,将我们带到祭坛那里。耶稣献上自己做挽回祭,挽回的乃是神的忿怒。一个戴罪之身的人站在公义的神面前,他对罪所发的忿怒足以毁灭我们。当神要倾覆我们的那一刻,耶稣基督介入神与我们之间,走上十字架,神对罪人所积蓄的所有的忿怒都倾倒在他身上,耶稣为我们喝尽了神裂怒的杯。

世界万物坏了,神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修复一切。但是人坏了,神必须要付出他儿子生命的代价,如此人才能被修复。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最后,我们看到称义是唯独信心。

我们犹如钟摆容易走向两个端点,要么走向律法主义,要么走向非律主义。

律法主义者主张只有遵行律法才能称义。问题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律法,律法是一个整体,一旦违背一条,就违背了众条。

福音告诉我们,我们所不能遵守的,耶稣为我们守住了全部的律法。当我们相信耶稣的那一刻,他的遵守就等于我们的遵守,他因为遵守律法而获得的义都归算在我们身上。

马丁路德说:“福音不是我们做了什么,乃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成就了一切。”

因此,保罗指出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不是立功之法,乃是信主之法,叫我们一个都不能在神面前自夸。

非律主义者则认为因信称义的教义废弃了律法,保罗指出不是废弃律法,更是坚固律法。

律法与福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律法定人的罪,福音却使人称义。律法为我们接受福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者,福音赋予了我们遵行律法的能力。改革宗神学认为律法的第三功用就是律法成为我们成圣的指南。

称义的方法是唯独信心,信心的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信心的价值在于信心的对象。因信称义,容易错误的解读为“因为我相信,所以我称义”。其实这里的“因”是“借着”的意思,用“借信称义”对于现代读者更容易理解。

结语

末了的话,我要强调的是,因信称义的真理不是一套纯粹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经历。我们可能明白有关因信称义的真理,但我们可能没有经历因信称义。重要的是我们要经历因信称义,你经历因信称义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