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对方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吵架,可以打110或派出所电话吗

如题所述

当然可以。民事纠纷,先分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可以找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来调解,调解不成的话,可以报案让派出所进行处理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以上规定,在情节较轻的情况下,是可以调解处理的,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应当先调解。

扩展资料

民事纠纷中对发生肢体冲突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5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亦无法完全避免。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解决纠纷、谋求和谐的历史。为化解纠纷,避免两败俱伤,人类逐渐总结出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机制,其中,和解、调解及审判是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方式。纠纷之主体——当事人——是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统一体。个性强调了人的差异性,形成个体意识,使人得以彼此区分,相互体认各自的存在,由此衍生出人格独立、意思自治的价值取向。共性强调了人的共同性,形成共同体意识,使人得以沟通,达成共识,促进共同的生存与发展,由此衍生了尊重社会规范、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人的个性与共性处于对立统一状态,这使得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纠纷的解决同时面对着和解、调解及审判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在纠纷处理中,个性使人趋异,强调个体的价值,使纠纷解决方式倾向于意思自治;共性使人趋同,强调共同体的价值,使纠纷解决方式倾向于规则之治。和解方式没有第三者的介入,纠纷解决过程是当事人自主的过程,处理结果是当事人双方的合意,能够较为充分地体现人的个性,因而该种纠纷处理方式具有显著的自治性。调解可以说是有第三者介入的和解,因而调解仍具有自治性的基本特征。为了使和解得以顺利进行,尤其在当事人双方对话陷入僵局,而又未放弃和解愿望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基于对调解人公正性的信赖和权威性的认可,往往会听取调解人的意见——这实质是当事人的自治权的处分,即当事人自愿让渡一部分自治权给调解人。该被让渡的部分自治权逐渐演化为第三者的裁断权,于是第三者的价值理念和倾向性意见便不可避免地会对纠纷的解决产生影响,而第三者的价值理念和倾向性意见则往往是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的反映。因此,在调解式纠纷解决机制中,人的个性意识和纠纷解决机制的自治性开始弱化,人的共性意识和纠纷解决机制的规则性逐渐增强。审判是中立的第三者(即法官)应一方当事人的要求,针对双方的纠纷,依据刚性的法律规范所进行的权威性的判断。在审判式纠纷解决机制中,纠纷如何处理主要取决于法律之规定,并不为双方的主体意志所左右。而法律是共同体的意志,故该种方式,相对于和解与调解来说,更加弱化了人的个性意识,强化了人的共性意识。现代审判式纠纷解决机制尤为强调依法审判——结果与过程均需符合共同体所认同的法律规范,因而其规则性更为显著。因此,可以说,和解是典型的自治型纠纷解决方式,审判是典型的规则之治型纠纷解决方式(即法治型纠纷解决方式) ,而调解是介于自治和法治之间的类型,可称之为规则之治型的解决方式。
一般来说,理想的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是这样的:该纠纷解决机制能够公正地、低成本地、高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将公正、成本、效率及社会效果作为考量和解、调解及审判这三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功效的几项重要评价指标。
在恢复社会关系的功能方面,和解与调解比审判更具优势,因为: 1、和解与调解机制在运作中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调通过对话来寻求解决方案。其解决纠纷的方案是当事人的合意,追求双赢互利,不求谁输谁赢。因此,和解或调解机制既可解决当事人利益上的纷争,也能够消解情绪、感情等内在因素方面的敌对状态,在更深层次上解决双方的矛盾,从而能够使因纠纷而破坏的友好社会关系得以恢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2、审判在运作中严格贯彻依法审判原则,强调通过当事人的对抗来查明事实,依据法律得出解决方案。该方案务求分清是非、曲直,并不顾及当事人的意志、情感、偏好等特定个体因素,以及风土人情、习俗惯例等特定共同体的意志、情感、偏好。这种一刀两断式的处理往往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彻底破裂而难以修复,因而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案虽结,事未了——虽然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上的失衡从法律上得到了纠正,但是当事人内在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且这种内在矛盾依然是社会和谐的对立因素,将来很可能会演化成新的纠纷。
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来解决各自的缺点,让各自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当然可以。
民事纠纷,先分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
可以找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来调解,调解不成的话,可以去派出所立案处理,或者直接去找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依法判决不就可以了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15
吵架或发生冲突,可以报警。
第4个回答  2012-08-15
打你或骂你警察才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