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圆竹簸箕教学简单的方法

如题所述

编织圆竹簸箕教学简单的方法如下:

1、蔑丝:蔑丝采用水竹选取竹节平顺部分最宜,先去竹表面青层,然后进行竹子的开垛取层最后分丝匀蔑。

2、底部【兜壳】竹条及架设:普通的兜壳底部多采用竹条架设,别看简单的9条,12条,15条18条,21条竹条,不熟悉的光是学习架设就需要花上不少精力,竹节平整去青均匀影响着整个兜壳的美观和耐用程度。

3、圆蔑及缠绕:圆蔑是用来固定兜壳底部的圆形竹条,多以三条交叉缠绕,圆蔑的关键在于圆。

4、席面薄蔑:三穗竹编的黑色竹篾是一大亮点,无毒无害可食用,不褪色,不掉色,它不是墨汁染成,不是染料制作,而是采用最为原始植物蒸煮密制。

5、席面编制:席面编制席面编制是一个靠眼力,记忆力的编制过程,过程枯燥而乏味,一般编制一个席面突显常编字样的时间在1个小时到3个小时不等。在编制之前,须重新把黑色,本色薄蔑进行匀削一次,达到薄蔑的宽窄均匀,才能保证编制出来的文字不出现歪斜。

6、兜壳和席面的整合:兜壳和席面的整合让文字方正且平整的呈现在花簸底部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旦出现歪斜,轻者影响花簸的美感,重者直接导致整个席面的报废。

7、捆边:捆边是花簸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拿直径45cm的花簸为列,捆边达到90-95步(道)之间为宜,整个过程大约花费1个小时。

簸箕的用途

通过颠簸粮食,利用簸箕向下运动形成的负压把比较轻的杂质扇出去,利用簸箕粗糙的纹路将细小的杂质分离出来,颠出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