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重难点例谈:部编本教材的重难点把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2
  具有灵魂的课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展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把教材读“厚”。许多教师在备课中最花心思的是教法设计,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对于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还很肤浅,教学重难点还不明确,就急于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的教法设计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呢?最重要的一条是钻研教材。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主要通过师生授受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教师研读教材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就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化”是指教师对把握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教法了如指掌。
  
  一、读懂教材,结合单元训练项目,确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与一般相对而言的,就一组教材而言,与单元训练重点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是教学重点。就一篇课文来说重点是指教材里的主要内容和体现每组训练重点的规律性知识并且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年级教学要求。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为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灰雀》讲述列宁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并让孩子自愿将小鸟放回的故事。《小摄影师》讲述高尔基与一个想给他拍照的少先队员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讲述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我不能失信》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四篇文章都是写名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从平凡小事中体现了他们不平凡的美好品质。
  确定这一单元的重点要从单元的训练重点出发,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训练重点:写人的特点要通过具体地写一件事来体现。每篇课文的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例《灰雀》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到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耐心地向孩子交谈让孩子放回灰雀,是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护。
  所谓难点:就一组课文来讲,是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的应用。就一篇课文来说,就是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大多数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以及本篇课文的写作、表达的特点。以三年级上期第二单元为例:《灰雀》:使学生掌握透过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小摄影师》:使学生掌握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奇怪的大石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我不能失信》: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从四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实际上与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项目有关,即写人的文章特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物的特点或某种品质。写人通常与记事不可分割。
  每一组教材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这一组教材训练的“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读写训练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二、读透教材,从课后习题入手,把握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文里有的难点就是学习的重点,有的不是。把握重点和难点,根本问题在于吃透两头。把握教学重点应侧重于把握教材的精神,对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考虑课文的特点,研究课后习题,掌握各项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每堂课所学到的知识是集中的、扎实的,而在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到的知识则是系统的、全面的。
  把握教学难点,侧重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减少盲目性。从“课后、习题”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是描写动物的一组教材,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出动物的可爱,表达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及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例:《白鹅》课后习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这一训练题是强化单元训练项目的训练,教师根据这一针对性的习题,联系课文内容很容易就能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例:老舍的《猫》课后习题“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说。”这一道题就突出教学的难点。由此可见,教师从课后习题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把握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除了根据以上两点以外,还要依据学情,着眼生本。有两类文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例如:(1)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文章。即文章写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事物或景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文章要求老师要在备课时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教材细致深入地了解。(2)描写年代久远的人和事的文章。如《孔子拜师》这类文章要求教师自己先搜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阅读有关孔子的文章。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感受有一种厚实感,教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那上起课来就底气十足。
  
  三、读化教材,抓住关键句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中年级重点在于段的教学,教师应该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段进行揣摩,突破教学重难点。
  1 揣摩关键词
  例:《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重点描写主人公在输血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及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他时而勇敢、时而畏惧,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因为他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他真切的情感,通过他外在表现(语言、动作、哭泣等)描绘出来。
  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出最根本的认识:这篇文章不管写了多少内容,但其实只写了两个字“生”与“死”,而这两个字带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们通过抓住这两个关键词来研读来设计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教学方法:①在初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梗概:②在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朗读描写阮恒输血过程有关的段落并提问阮恒在输血中,他的内心也始终存在着两个字,哪两个字?“生――勇“死――怯”;③进一步抓关键词研读课文。深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怕的情感;④引导学生认识阮恒虽然害怕而又勇敢献血的情感动力――回扣文题“她是我的朋友”。
  2 研读重点段
  重点段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难点,研读重点段的方法有:(1)从读入手,举一反三,领悟主旨。例:《猫》一文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教学中可抓重点段中的句子研读,感悟猫的古怪,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里有三个语气词,教师可有意识地抓住这三个语气词进行研读,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以及他明贬实褒的平实的语言风格。①比较句子读:语言文字训练与朗读相结合,分别带上和去掉三个语气词读一读,体会情感的不同。②创设情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③概括总结从三个语气词中把握文章中心。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读自悟,从而领悟文章主旨。
  (2)把握联系,精心设问,直奔中心,例《爬天都峰》;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情感。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两次对话。
  ①小妹妹,你____也来爬天都峰。
  ②老爷爷,您____也来爬天都峰。
  ①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我____!
  ②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我____!
  通过把握上下文联系,利用课文空白,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出人物对话中所含的意思即双方似乎都有怀疑、吃惊,但实际是互相敬佩、互相学习的情感,这也正是他们相互汲取力量,不怕困难的表现。
  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突破重难点,能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精彩而成功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和整合中获得,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筛选精心设计的结果。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把握单元训练及课时重点,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单元共同的写作特点,以课文为范例,通过一个单元阅读教学的铺垫、引路,使学生基本掌握单元的写作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