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岑参】战士文人气壮山河的英雄诗人

如题所述


岑参诗人,原籍南阳,迁居江陵。荆州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突出的边塞三诗是岑参的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送封大夫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河岳英灵集载说:岑参兄弟诗皆奇;殷燔说:岑参语及体峻,意亦造奇。
生平
最能典型地体现盛唐气象的边塞诗人应属岑参。这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伟大歌手,著名的边塞诗人,祖籍荆州江陵,成长于南阳。为唐相岑文本之曾孙,名将岑长倩之侄。父早亡,好读书,自幼兼资文武,常来往于京洛间。天宝三年三十岁始应举中进士,而所授不过右内府兵曹参军。后弃笔从戎,先后两次赴安西、北庭。天宝八年第一次入幕于麾下任掌书记,二年后返长安。怛逻斯战后的天宝十三年,又入幕封常清麾下,甚有所知。曾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摄监察御史;后又抉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常往来于庭州、轮台、西州之间。后为嘉州刺史,56岁时卒于成都任上。
诗作
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与吐鲁番有关的诗作就不下14首;有岑嘉州诗集问世,今存诗408首。岑参诗风以雄奇著称,即于雄浑之中透露着一种奇韵。边疆的大好山川,奇丽风光,尽收诗卷3。
1.首吟火焰山
诗人第一次见到火焰山时,随吟之句足感诧异,他对火焰山情有独钟地写到: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火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熟知造化功。
2.再赞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谷铁关树,氤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3.三赞火焰山
诗人身居要职,往来于西州是常事。九月,,可诗人笔下的火焰山还是热。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马回
铁关控大涯,万里何远哉?烟尘不敢飞,白草空皑皑。军中日无事,醉舞倾千金。汉代李将军,微功今可爱。
4.四赞火焰山
诗人对五、六月份的火焰山描写别特: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5.天山雪歌送肃治归京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奄霭寒氛万里凝,兰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独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6.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指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7.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比,雪里题诗泪满衣。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枝树。
8.在西域生活,消息最俏,登高望远,烽火催征人: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气壮山河的诗篇
诗人岑参,天宝十三年秋,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摄监察御史。天宝十五年春,爆发后,伊、西、庭,节度使带兵赴内地勤王时,将他升任为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为筹集粮草,诗人常往来于庭州、轮台、西州之间。
军事虽紧迫,但男儿报国之忠义,已超越了人伦之常。据有关资料可以推出,公元756年至757年秋,诗人来往于庭州、轮台、西州三地次数月有13次。当时只有骑马,为军务而奔波。诗人把吐鲁番的四季都写到了。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一天赶360里,人能受得了吗?但诗人豪情满志,功名祗向马上取。为了国家的安全,个人的辛苦早就忘却。然而,诗人也到出了边塞将士的辛苦和酸楚。
在神秘的阿斯塔那古墓中,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此时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将领,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载至十四载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伍胜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这笔账是说,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一个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经历了一千多年之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极富浪漫主义的阳刚之美。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唐代辉煌。诗歌在这些诗人的笔下,也焕发出大气磅礴、瑰丽雄奇的高亢格调。
文学在这些战士的笔下,流传后世;文学家在这样的文学中,名垂千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