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如题所述

相对性原理是力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的研究和对自然力量的利用从一开始就是同使物体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物体到另外一些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发生变化。当这些“另外的”物体依然是所论物体的不可分割开来的背景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用数列对应于该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改变,也就是不能对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施行参数化。

拓展:

简介

给定一个物体,它相对于一些物体运动,标志出这些物体,然后用数列与这些距离相对应,于是这些物体就成为参照物,而给定物体到这些物体的距离的全体就成为参照空间。对应于距离的数之全体组成为一有序系统。这样同参照物联系在一起的坐标系,也就被引进来了。所谓处所的相对性原理就是坐标系的平等性;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可能性;以及给出坐标变换时物体内部的特性和物体内部的各质点的距离及其结构的不变性。

相对性原理说的参考系平等用空间描述是,无论静止系还是运动系空间的各向都是平等的,以参考系的实验物体为原点,一米的距离是相等的,静止系内的一米与运动系的一米相同(指的是静止系内的一米拿到运动系与运动系的一米相同)。静止系与运动系的空间能够通过一定的关系转换也是因为两者都是空间的一部分。

空间上的任一点是不动的。空间上一点,通过不同的物体描述可以不同。[1] (物体可以是参考系。)例如在静止系中运动经过10米远的地方,在另一运动参考系看来可能就是100米。‘10米远的地方’说的是终点,没说起点。而这个10米与100米表示的是空间上的同一个点。正因为如此两者才可以互相变换。

相对性原理,运动系与静止系是平等的,运动系中的1米与静止系中的1米相同。所谓一米(就是空间大小)指的是空间上不同两点间的空间间隔。无论我们用静止系描述空间上的点,还是用运动系描述空间上的点,空间两点间的间隔是不变的,是相同的。例如上面,静止系从10米远的地方到11米处,在运动系就是100米远的地方到101米处。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