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所有舞蹈前的基础动作有哪些?

如题所述

曾经想要通过舞蹈艺考这条道路考上大学,所以学习了舞蹈,没有接触过舞蹈专业之前,对这门专业的刻板影响就是“皮肉之苦”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包括考上大学正式步入这门专业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发现舞蹈中的美。
在我现在看来会给我以后的人生带来什么体验,会分为一下几点:
一:注重自我身材的保持
众所周知,舞蹈生对于身材的要求是重中之重的,原因在于舞者在舞台上呈现出舞蹈作品时是需要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来的,所以舞者十分注重自己身材的管理。
二:生活中的习性:
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学习过舞蹈的人坐椅子喜欢横胯分开两大腿成一字,转头或看镜头时习惯扬下巴,原地转圈习惯性单脚为轴有时还会留头,走路猫步脚尖略外开,对地面有特殊亲近感喜欢在地毯上趴着跪着。这是因为接受过长时间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身体肌肉有了肢体记忆,一抬手一个回头就会不自觉的延伸。
三:离开了舞蹈的人生感觉总是残缺的,看到电视里关于舞蹈的综艺就会变得挑剔,因为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就会比平常人更多了一份对舞蹈的欣赏角度,会回想自己学舞蹈时的样子。
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舞者在生活中一定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在舞蹈作品的呈现过程中,舞蹈演员要通过自身的二度创作达到舞蹈编导所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因此曾经学习过舞蹈的人来说,敏锐的观察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五:坚持,忍耐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很苦的专业,要通过不间断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来训练自己的肢体。舞蹈老师一遍又一遍数着节奏,无数次的压腿,甩腰,踢腿等构成了所有学习过舞蹈的人的记忆,排练厅里挥洒的汗水和泪水铸就了每一个舞蹈坚持不懈和忍耐的品质。
六:长期不跳舞会经常觉得肩带疼、腰疼、胯疼、腿上筋疼,浑身不得劲。好像必须要甩开了才能缓解。
七:以情代舞,以舞代情。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以情代舞,以舞代情,通过饱含情感的舞蹈形象,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激情,对于舞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5
  舞蹈基本功训练
  一、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初学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
  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要使学生尽快达到肢体所需要的素质条件,应从“软”开始。
  软度训练中可分为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l、压肩胛带是训练肩和胸的软开度。在训练过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压肩胛带,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后拉肩胛带。
  2、腰是身体运动的轴心。腰的软度训练是为了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中,我们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来练习。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训练中,把杆上压腿使腿内侧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而大踢腿则使腿部不仅有软度,还更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软度即是髋部的开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扩大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动作的幅度,使身体的下肢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用坐地分腿练习和躺地分腿练习。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强胯的软度的好方法。

  二、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
  扶把动作是借助把杆进行对身体的柔韧、力量、重心、美感的训练。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
  腰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在把杆上,我们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
  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在训练中,可以围绕芭蕾基本元素“开、绷、直”来完成。
  开: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腿部运动过程中,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腕关节、脚趾尖全部向外转开,这样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使整条腿看上去更修长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以用蹲等练习。
  绷:指脚背有力地绷提。使脚的线条显得更加修长漂亮。训练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划圈、控制等项目练习。
  直:指在动作中,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都必须直立稳定。训练过程中,在没有特定动作需要下必须要求直,使腿更修长优美,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
  另外,扶把动作训练的应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的音乐。但必须节奏鲜明,使学生易懂,从而增强动作的记忆力。
  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通常都以小组合练习。如离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组合的音乐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采用一些欢快跳跃节奏鲜明的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动作的兴趣,促进组合的完成。

  三、技巧训练
  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训练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l、转即旋转,以身体垂直于地面的轴心,给予恰当的动力,沿着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转运动。旋转一般有原地自转,移动转和空中转。
  2、翻即翻身。以身体的中心线为轴心,翻转三百六十度。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腰翻身、点翻跟串翻项目进行训练。
  3、跳就是跳跃,即在空中形成一中优美的造型姿态。跳跃一般有三个步骤:
  (1)起跳。“起法儿”身体快速离开地面,向腾空做好准备。
  (2)腾空舞姿。当人体重心想上最高点时做出的造型姿态。
  (3)落地。人体重心向地上掉下时应前脚掌先着地,过度到后脚跟着地,膝关节屈曲,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轻巧稳健。

  四、舞姿训练
  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脚的基本形态姿态,基本位置,部法的训练,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7
LZ你还是去问老师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