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模仿《咏鹅》写个《咏鸡》,获国家级文学奖,短短18字写了啥?

如题所述

老农靠着对诗歌的热爱,写出一首让人称赞的《咏鸡》。这首诗只有短短的18个字,“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老农与诗情

《咏鹅》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是很多孩子诗歌启蒙的首选。诗歌中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大白鹅划水的画面展现得惟肖惟妙。

在湖南有一位七旬老农,平日靠打渔为生,闲暇时候就喜欢古诗词。在看到骆宾王的《咏鹅》时,他有了想写一首诗歌的冲动。

本身他就是农民,对于家禽更是十分了解。一次当他看见自己养的鸡时,他来了灵感,就创作出这首《咏鸡》。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没想到这首诗歌一下就斩获了当年“农民文学奖”,还拿到了万元奖金。

老农说自己是参照《咏鹅》才写出《咏鸡》这部作品,乍看这两首诗歌的格式和表达方式,都有一些相似,但实则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很多人套用《咏鹅》的写法,写出很多诗歌,但为何偏偏老农的诗歌会获奖呢。那是因为诗歌除了能表达出意境外,还有了立意。

骆宾王在写这首《咏鹅》时只有七岁,就能将一首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表达的很好。老农的《咏鸡》开头用了相似的写法,第一句都是在说要描述的对象。

第二句描述了对象的特征,《咏鹅》的第二句抓住了大白鹅长长脖子的特点,《咏鸡》则是找到鸡嘴尖尖的特征。《咏鹅》的后两句依然是在描述对象的特点,句子对仗十分工整,比如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

《咏鸡》则是抓住鸡的习性,也有十分工整的句子对仗,比如三更对五鼓,皓月对晨曦,呼对唤。这里的“皓月”和“晨曦”都是在表达黑白天交替的词语,老农能用到这两个词,可见他平时的文化积累十分丰富。

网友对老农诗歌褒贬不一

老农的诗歌获奖后,网上对他的诗歌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老人是套用骆宾王的诗歌,并不能算是原创,不应该获得文学奖。

也有的网友觉得老农的诗歌除了意境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是一首好诗。鸡本身在古诗词中会成为勤奋的代表,比如成语闻鸡起舞,金鸡报晓等。

老农在诗中也是将鸡的勤奋特征,描述的淋漓尽致。其实写诗歌,并不需要有多少的文化,更不需要有多少的头衔。

诗歌本身是全民皆可创作,即使是老农也可以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诗歌。诗歌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纵看古今中外的诗歌,几乎是从生活中总结到人生的道理,或从大自然的磅礴中,看到另一种的升华。

好的诗歌不是看它有多华丽的辞藻,多炫技的表达方法,多深奥的引用,而是能将简单几句话变得脍炙人口,老少皆知。

就像《咏鹅》这首诗歌,是很多孩子诗歌启蒙的经典。老人的《咏鸡》虽不能比《咏鹅》脍炙人口,却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


多读古诗词的好处

随着时代的进步,白话文逐渐取代了古诗词,但古诗词的精华依然在一代代地传承着。多读古诗词的好处有很多,下面取其中的三点着重讲述。

首先,能够陶冶情操,细腻情感。诗歌与文学小说不同,诗歌的字数很短,每一个字都是点睛之笔,没有废话可言。

诗歌独有的韵律能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多读古诗词,慢慢地去品味诗歌的字词,你会发现自身的性格会变得温和许多。

然后,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诗歌大多是前人经验总结,有很多名言警示和心中感慨。多读诗歌将其应用到写作中,不仅能让你的作品大放异彩,还能让文章表达更明确。

尤其是学生,应该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小一点点的总结,今后才能达到量化,写作的时候肚里才会有墨。

最后,诗歌中有很多道理。诗歌篇幅短小精悍,一般会有场景和情感的升华,这其中不乏深沉浑厚的哲理在其中。

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

这些诗句看似描述景物,实则包含很多真理。读完更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昂首挺胸、信心十足的感觉。

言综上所述

老农模仿《咏鹅》写出了《咏鸡》短短十八个字,“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却将鸡的特征和习性表达的十分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相信这是很多小孩子们第一首学会的古诗,因为这首诗很好记,仅仅十八个字,就把鹅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仿佛让人看见了真正的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而这首咏物诗的第一句话只是简单的三个字,每句话还很押韵,朗朗上口。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简单的事往往是最难的,仅仅十八个字来表示一个形象,真的很困难。就像这首《咏鹅》,骆宾王写完这首诗后,后辈的人多次想要模仿超越这首诗,都无果而终。原因就是这首诗实在是太难了。可是就在今天的湖南省,有一位将近70岁的老人写了一首《咏鸡》获得了中国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并且和骆宾王的咏鹅一样,都是简简单单的18个字。

而这位老者,竟然就用18个字获得了万元大奖,引得网友们纷纷效仿。一时间网络上竟然出现了两种判断方式,有的网友欣赏危勇,还有的网友批判危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咏鸡》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竟然可以获得万元大奖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古人的诗歌

《咏鸡》这首诗歌的老人名叫危勇,他是一名渔夫。将近70岁的危勇过着普通的打渔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诗歌爱好的追求,他很喜欢诗歌,甚至愿意自己去亲手写诗歌。他尤其喜欢的就是《咏鹅》这首古诗。

说起《咏鹅》,大家应该不难想起《咏鹅》的作者骆宾王。骆宾王小的时候生活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风景优美,水质很好,尤其是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骆宾王很喜欢跑到小河边去玩耍,尤其是看河里的鹅。时间久了,他就把鹅的体貌象征、游耍时的样子深深刻印在了心里。

有一天骆宾王的家里来了客人,这位客人有心逗一逗骆宾王,于是就问了骆宾王很多的问题,7岁的骆宾王都回答了出来,而且倒背如流。这位客人很惊异。他很欣赏骆宾王这个聪明的孩子,当骆宾王随着客人走到了河边时,客人看到了河里的鹅,他觉得这些鹅们很可爱,于是就让骆宾王作一首诗。骆宾王稍加思考,就脱口而出了这首《咏鹅》。骆宾王的《咏鹅》面世之后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骆宾王也因此被封为了“神童”。

短短的18个字,形象地写出了鹅在河中伸脖子和泼水的动作。这不禁让人感叹,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那时的骆宾王仅仅7岁,由于他对鹅感兴趣,经常盯着鹅看,所以他对鹅有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这首《咏鹅》。

现在转回看危勇,他写了这首《咏鸡》。危勇虽然是一个渔民,但他生在农村,家里面也养了不少的鸡。他亲自饲养这些鸡,鸡下蛋之后,他去集市上卖。长时间的喂鸡和养鸡,这导致他对鸡的模样十分的深刻。

在阅读了骆宾王的《咏鹅》之后他不假思索地在脑海中形成了《咏鸡》。于是大笔一挥,将这首《咏鸡》写了出来。“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一首《咏鸡》将鸡打鸣时的动作描写得准确无误。

同7岁的骆宾王一样,《咏鸡》出世以后,危勇便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更是获得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的万元奖金。这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追求古诗模仿的高潮,不少的人甚至还写出了《咏鸭》、《咏猪》等等,不过都没有危勇写的这么生动形象。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也让网友们快速的得到了消息,大家对于危勇的《咏鸡》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有的网友朋友们认为危勇十分有追求,作为一位渔民,他还这么认真的学习和实践,这种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也值得获得万元的奖励。

但是也有一些网友们认为,危勇的《咏鸡》不过是模仿了《咏鹅》,比《咏鹅》的优美差了很多,只不过是危勇恶意的描写罢了。一时网络上的评论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不过这也是对危勇的《咏鸡》一种重视而已,只不过是大家的方法不同。

“出名”后的生活

虽然和骆宾王一样,危勇的《咏鸡》在面世以后备受关注,这位近70岁的老人也因此获得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并获得了万元奖金。在农村里这是一个很高的殊荣,儿女和子孙们都为危勇感到开心,儿女们为危勇感到骄傲,子孙们也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大家也专门为他做了一本书,里面收集了危勇的各种诗歌。近万元的奖金也给威勇的生活变成了更好的待遇,他的小平房变成了二层小楼,他吃穿用度也提高了标准。

而危勇本人在此之后,用心地写下了更多的诗歌。其实诗歌没有界限,不分所谓尊卑贵贱,只要有一颗追求诗歌的心便都可以成功,危勇就是这么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如此社会发展快速的时代中,看懂诗歌的人并没有多少,所以危勇的例子便是在告诉大家,只要有心便可以成功,只要热爱便可以坚持。

我国诗歌自古以来就是瑰宝,江山各代也是出了不少的人才。中华民族的语言丰富多彩,内涵更是深厚无比。古代的诗人们都很爱作古诗,但到现代以来诗歌便少了很多的乐趣。现在更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去接触诗歌,危勇的做法虽然获得了网友们的一些批评,但是喜爱的人更多,有很多网友都调侃说老大爷写的是很好,这就是在吸收古诗的文化。危勇用自身的例子告诉少年们,要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文化。

第2个回答  2021-01-14
老农的《咏鸡》写的是“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词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而诗词的立意也是极为深远。
第3个回答  2021-01-14
这位老农写的是: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非常符合公鸡的生活习性,很贴近生活。
第4个回答  2022-05-07
我觉得应该这样写,鸡鸡鸡,昂首向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陈曦。这样写有雄鸡的姿态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