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史铁生人物评价

200字左右,非原创不采纳

如果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残缺,那么史铁生无疑实现了灵魂的完整。从茫然到坦然,从抱怨到感恩,向死而生,他穿越了生命最脆弱的缝隙,从而达到一种深刻冷静的人生境界。他之所以被人尊敬,并不是在于他写了多少作品,而在于他面对疾病、残疾、死亡的平静态度,和他对所有残疾或健全的人的警醒与鼓励。我们是用双腿在前进,而史铁生是用灵魂在行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4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17
史铁生是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内涵,他的作品主题主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人性的深刻探索和人生的意义。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他的文笔清新自然,引人深思。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散文《我梦见一片无垠的草原》等。
史铁生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常大,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引用,对很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介绍到国际文坛。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