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说明汉魏四百年文体是如何实行三变的

如题所述

第一次:是汉武帝时的赋家司马相如相对于《风》、《骚》一变为“形似之言”,即其赋作善于刻画事物形貌

第二次:是东汉赋家班固再变为“清理之说”,即班固赋多议论,有理致

第三次:是建安诗人曹植、王粲三变为“以气质为体”,指其情感表现鲜明有力而又比较质朴本色的动人风格

沈约在《宋书 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了他的“文体三变说”:
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南朝沈约的“文体三变说”确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完全意义上的文学史论述模式。其《宋书•谢灵运传论》云:“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沈约所说的“文体”,指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貌风格,在这三变当中,他最为推崇的是建安诗人曹植和王粲情感表现鲜明有力而又比较质朴本色的动人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