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方面该如何做积累?

小学语文古诗词方面该如何做积累?

虽然小学六年来一直强调古诗的积累与诵读,但对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并没有涉及。从数量上看,文言文是四篇,而古诗词是48首,虽则难易不同,但二者的积累很不等同。可见,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首要的缺憾就是古诗文的积累,文化积淀浅薄。纵观我们的做法,古诗从一年级就开始积累,但文言文在低中段积累显然不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只有到高段才比较可行,但二者的积累显然是一体的。那么,在课外,我们该为小学高段学生古诗文积累什么?又该如何积累?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操作:
一、随风潜入夜——时间:化整为零、零散渗透
诵读古诗文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古诗文的积累要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中去,但学生大量积累古诗文,必然占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引导学生适度适量开展古诗词积累,合理安排时间尤为重要。如:每日一句“名言警句”,我事先让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傍晚抄在黑板左上方,再利用每节语文课的第一分钟,由那位学生领读三次,到下午一点前的五分钟,由那位同学再次领读三次后讲解其意思,最后默写,同桌互改;每周三的早自修诵读,我要求语文课代表领读一首课外的古诗,大致讲解诗意,背诵后默写。每周五的早自修诵读,推荐大家读简短的文言文。这样常规与特定时间相结合,化整为零,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学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又不增加学生的在校学习负担,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润物细无声——内容:化大为小、以点带面
积累的内容,大致来说可分为四方面:古诗词、简短文言文、名言名句、优秀篇章。但“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学生大量的背诵,如果只是背,而不整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像个杂乱的大仓库,非常散乱。引导学生归类梳理,归类记忆,则可事半功倍。所以,对于古诗文的积累,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我们应将繁多的内容分散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以点带面,让背诵量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不但随时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类整理。通常的做法有分类积累和分层积累,两者都遵循“用课内一篇,带课外一组”的原则。
1.分类积累
(1)按作者的不同分类积累,以点带面。当教材中出现某个古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古人为专题,收集古人所写的诗词,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整理体现作者风格的诗句。比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作者的风格,有利于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在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课后,让学生收集积累李白写的诗歌,如《秋浦歌》、《望天门山》、《赠汪伦》等,当学生在大量地阅读、对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后,一定会感受到他大气磅礴、飘逸洒脱的诗风。这样,学生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从而积累古诗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多看多记多读多理解多背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