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曾经风光的家庭,为什么下一代生活往往拮据呢?

如题所述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我们农村人看来就是不要看我现在落魄贫困,十年后还不知道是什么境遇,田园小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周边村人的家庭生活变化是看的一清二楚,有时闲下来的时候就想为什么有的农村人上一代在村里呼风唤雨,下一代因为上一辈的去世或社会变化而生活窘迫,难道真是天道轮回,祸福同等,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另有原因的。



农村自古是就是个比较封建的群体组合,家族观念特别深入人心,尤其老一辈是公务员或干部身份的家庭,在农村更是如鱼得水,不仅出门人供着,回村人吹捧着,没办法,这就是现实,谁在家里没有个难事,改天低声下气求人也有个说头,这样的家庭往往子女众多,因为住在农村的人都知道,早些年家里劳力多干活快,而且打架不吃亏,即使放在现在也是这样,这样一来,家族势头越来越盛,下一代自然也是雨露均沾,派头十足。



农村人的主要收入就是种地,以前地多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想想七、八十年代,谁家种地多或家人在粮站上班,是不是一家人跟着沾光,但是农村人也有嫌贫爱富思想,他们吃饱喝足,不一定带着邻居、哪怕亲戚喝汤,或许更加看不起穷亲戚或穷邻居,生活在这一代的家庭子女往往也这么认为,即使同一辈人玩耍,也会贴上不等的标签,但是人穷不代表着人傻,这群穷亲戚或穷邻居也会自觉远离他们,长此以往,见面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人不服老不行,随着时光的前进,上一代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长期娇惯下的一代也逐渐失去光环,但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却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眼高手低、做事不踏实、幻想较多、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大街上没捡到钱就像丢了钱似的,而且这种循环会一直重复,逐渐心理不平衡了,以前都是自己高高在上,怎会落到如此地步?尤其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那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你沾光多了,他沾光少了,日子怎能红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随众思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树倒猢狲散,一个人不行了,再怎么看都不行了,以前高高在上,并不是德高望重,而是有求与你,得罪不起,私下不知道骂了多少遍,如今终于看到落魄的一面,自然也会另眼相看,上面的人也是如此,人走茶凉,而且凉的非常快。


而以往穷亲戚或穷邻居靠着自己的努力慢慢生活好起来了,他们虽不会落井下石,但也不会主动给予帮扶,人心都有秆秤,做事都会掂量掂量,前期种的因才会结出现在的果,这也许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吧?你们遇到类似情况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那是因为创业容易守业难,这样家庭的下一代,他们往往不肯吃苦,总觉得自己在家里比较富裕,而且眼光不独到,也无法与时俱进,被社会所淘汰,只能守着以前的家业,所以往往过得很拮据。
第2个回答  2021-03-15
这个也没有必然性吧。如果曾经风光,下一代不好好经营,就会生活拮据,也有的子承父业,不想着创新,也会造成拮据。但是也会把家里经营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3
因为家庭有着一定的积蓄,希望孩子到城里头出人头地,但是城里头的发展不如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