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别人讲话,动辄就惹人生气,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说起来孩子说话礼仪的问题,有不少人会产生共鸣,从一个孩子说话就能看出来他家里的家教如何。

有的孩子看起来可可爱爱像小瓷娃娃一样,但是一开口就让人生气郁闷,又不好意思跟孩子计较,可是小孩子还跟你得寸进尺说些讨人厌的话;有的孩子看起来一般,讲话的时候幽默风趣知道分寸,让人觉得教养真好。

家长们都想教出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可是有些孩子无论怎么教育他,打骂也好奖励诱惑也好,可就是太''随心所欲'',总是不会好好说话,动不动就一句话呛得别人不想讲话,因此有不少家长发愁,也更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把孩子教好。

其实孩子''不会好好说话'',主要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娃进行教养的一门必修课——说话的礼仪。

话说懂礼仪非常重要,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还有些家长觉得说话不是什么大问题,孩子还小,老纠正他说话的毛病没什么实际意义,孩子小不懂事是正常的,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其实不然,我们之前就多次提到过这个理念: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想等他自然长大懂事,必然会等他苦头吃尽,甚至会犯下大错酿成苦果,家长放任的态度只会让孩子越变越糟。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家长,自己就大大咧咧,对孩子教育的思路也是非常奇特。我就曾经有一个邻居阿姨,她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是被孩子气的够呛,就跑来找我诉苦,比如孩子今天又跟谁打架了,昨天又不写作业了,天天还撒谎骗家长。

可是当初她孩子小的时候,她自己就带孩子去做一些欺负自家亲戚的事情,孩子长大了也就欺负到自己父母身上了,可谓是自尝苦果。

同样的道理,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说话做事不讲礼貌没关系,那么孩子长大了对家长说话也会非常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家长。

说话的礼仪非常重要,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而是非常真实的现实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说话就让别人觉得生气,那么很少会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就算是亲戚家人也不太愿意去照顾他,陌生人更是没有必要让着他。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见识过的人和事非常少,也就会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人生的眼界越来越狭窄,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说话讨人嫌的孩子没有什么人愿意搭理他,也就容易因为不受欢迎而导致性格趋向于自卑、自闭,也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

家长应当早早教给孩子说话的礼仪

''不会说话''给一个人的人生会带来这么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导师,必然要想方设法早早给孩子进行这个素质教育,让孩子会说话,做一个能和别人正常交流的人。

1. 带有负面情绪的话语不要急着说出口,应当暂时搁置,与家长交流听取家长的建议;

2.不要一直以捉弄、戏耍别人的心态或者轻蔑地态度和别人对话;

4.对于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大胆提问,或者说明一下自己不懂,万万不可不懂装懂;

5. 和朋友、亲近的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自卑的心态,和同龄人保持平等的交流。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发现他们说话很着急,急于想表达,而不擅长倾听,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误或者毛病,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倾诉欲。

孩子年幼的时候说话做事主要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薄弱,因此很少能够凭借理性思维去和别人交流。

因此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他们的倾诉欲会比成年人更加强烈,几乎是有什么想法就会脱口而出。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能看到一些成年人,倾诉欲也很强烈,有什么想法''不过脑子''就说出来了,这其实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经历过说话的教育导致的。

说话冲动、易被情绪主导的孩子,往往是比较外向性格的,他们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来,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这话说得过了。''

性格内向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往往情绪很内敛,内向程度一般的孩子看起来比较沉稳,懂得''说话留一半'',不想太唐突惹别人不高兴。

但是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惹别人不高兴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容易变得没主见,随波逐流。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要恰当

除了上述的这些教育孩子的具体内容,家长也要留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用情绪的第一反应去给予孩子回应,动辄就批评或者骂孩子。

像上文中所说的那种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他们可能原本小时候也是正常的性格,但是被家长打骂的次数多了之后,逐渐地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变得不会和别人交流了。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太过于''善解人意'',为此很多朋友都觉得和她讲话总是让人着急上火,很生气。

这种''善解人意''令人生气,主要就是因为这种孩子特别会''替人解释'',比如在普通聊天的过程中当对方说起一个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时,他会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而假装自己懂,然后可能会出错或发生误会;再比如当对方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忙的时候,他直接''把话堵死''说''没事,我去做某某事了''。

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别人觉得无话可说,然而对于这种孩子来说,他们却觉得是一直委屈自己为了让别人开心,所以选择了这种''善解人意'',不想麻烦别人做任何事情。

这样的孩子会给周围人一种过于独立的感觉,好像永远无法走近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让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被他们擅自''安排''了。

而造成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的,多半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错,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常常给予语言的苛责,对孩子非打即骂,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可能都会惹到家长,因此在生活中选择了这种''替别人解释''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把和父母交流时主动替父母解释的习惯带到和其他人的交流中,一开始别人会觉得这孩子善解人意、不随便麻烦别人,也不会给别人造成负担。

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就会觉得这孩子从不跟人交心,甚至会觉得他们很虚假。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孩子小的时候是没有规矩、不懂规矩的,说话做事莽撞也非常正常,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规矩、懂得礼仪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让孩子保持一个正面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这说明孩子的情商非常的低,要适当的教育孩子,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第2个回答  2020-10-21
正确的办法就是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锻炼宝宝的说话做事能力,培养宝宝的高情商,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跟孩子沟通,也可以带孩子多交朋友,锻炼待人处事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10-21
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说话方式非常不礼貌,应该向别人道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长大之后才能特别的懂礼貌,说话也不会惹人生气。
相似回答